嘉兴:戏下乡新景象 演员农民同上台
“我不是赵本山,也不是潘长江,我是良秀社区的居民,大家捧个场……”“吾奴只好受受气耐耐气,捺气放了肚皮里……”昨天下午,城南街道禾源社区广场上,在乡音俚语和掌声笑声里,今年百场送戏下乡的第一场正式开始了。
在现场看到,今年的送戏下乡和往年有很大不同,不仅是节目形式上不再如往年“传统戏曲包打天下”的单一,在演出队伍上也是老少齐上阵,市民、农民纷纷上台表演拿手好戏。
77岁的寿阿根当了回明星
16个节目中第四个上场的是小品《感悟母爱》,主持人报完幕,舞台上很突兀地出现一个农村老太:头上包着蓝花布头巾,腰里扎着细腰带,嘴里嘟囔着到处找东西……台下的老太太们犯起了嘀咕:“啥人家老太太?伊跑上去做啥啦?”只见台上的老太太终于找到了她想要的拖把,于是一边拖地一边叹苦经:“烧菜烧饭洗衣裳拖地板,吾奴忙煞!忙到一停勿停,媳妇仍然不道好……”听到熟悉的乡音,台下的老太太们哈哈地笑了起来,连年轻人也会意地笑了起来。
看到台下观众的目光始终追随着台上的苦命婆婆,演出结束后去采访时才发现,这位婆婆原来是由77岁的农村老大爷反串的。这位大爷是新近拆迁进城不久的原南湖乡农民寿阿根,今天是他第二次登台。“拆迁进城后有很多空的辰光,大家坐在一起拉家常时会听到一些拆迁子女不孝顺老人的事情,所以自编自演了这出戏。因为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所以演起来一点不紧张。”
除了寿阿根外,昨天演出中还有不少当地的农民演员,其中城南中心小学的50多名学生也分别上台表演了合唱、器乐演奏等3个节目。而从事表演多年的嘉兴市群艺馆的演员们似乎反而成了陪衬。
小品戏曲 各领风骚
前两年,受人力物力等条件限制,送戏下乡的节目中,传统戏曲往往占了大头,再加上一些歌曲和舞蹈,使得一些多次看戏后的农民有了“节目看过好几遍”、“内容同我不搭界”的遗憾,今年的送戏下乡节目则明显给了他们一个惊喜。
此次市群艺馆在节目的安排上作了精心挑选和布置。除了安排《孟丽君》和《孔雀东南飞》等越剧名段外,还从农民生活实际出发,安排了与农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作为素材的小品,如拆迁子女对老人的不孝、农村老太进城迷路等故事令农民们感到亲切又好笑。金穗社区的小品《感悟母爱》说的是一名恶媳妇最终领悟了孝顺的重要,节目最终获得了二等奖;《创卫》里汪姣娣扮演的农村老太太很快学会了打手机和过马路,还积极参加了创卫宣传,节目赢得了一等奖。此外,引导老人健身的腰鼓、太极拳表演此番也上阵,秧歌舞蹈的热闹和“三句半”表演的通俗也颇受欢迎。
16个节目结束时已经是下午4点左右,广场上的观众们还在不甘心地问:“还有没有?”然后由衷地感叹一句:“今年的戏特别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