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山
火焰山图坎儿井
走马观花“火洲”,再探坎儿井。
关于坎儿井的知识,可怜还是书本上,说是维吾尔民族的智慧,让吐鲁番的葡萄、瓜果闻名中华。有条之多,公里之长。
当你走进这里,你会被这一世界奇迹所震撼,赞叹着这里的人民,也感喟着这里的土地,更为几千年来丝绸之路上的明珠而深深祈祷,维吾尔民族的确是伟大的民族,而不仅仅是那一首首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达坂城的姑娘》,不仅是是浓艳的民族服装,热烈欢快的舞蹈,这个民族天性乐观、自由、智慧、热爱生活的风格深深的打动了你。
坎儿井千万条,不能不看这一条。吐鲁番地区民谣:“千口井,万口井,不如坎儿井。泉水清,河水清,坎儿井水清”。
馕坎儿井,是新疆人心里的神水。
地面上,你是看不出什么奥秘来的。随着人流,转步走进低下,别有一番洞天。就跟地道一样,又比地道要高,游人可以任意徜徉其中,一股久违了来的凉爽扑面而来,初到地下,你的眼睛刚才还在热烈的阳光暴晒下,突然间还不适应,只看到了一根装饰性的彩色电线在地上。导游说,你们摸一摸。哎哟,清凉而清澈的井水呀,谁也没有发现。大家兴致满满,都来水里划几下,触摸一下,坎儿井的水。冬暖夏凉,常年保持在5度左右。
抬头一看,那不是上面往下探的井口吗,上面往下看,也看不到什么,到井底来,却是洞天福地。通道右面,井水又流向另外一处了。顺着水流,出来坎儿井,井水源源不断流向一处树林间的水渠。
为什么独独要介绍这一口坎儿井?原来是“林公井”,当地人民给她起了一个亲切又好听的名字。年林则徐被清政府发配新疆,虽是戴罪之身,可也是“官身”,途经坎儿井,并组织大地民众兴修坎儿井,大力发展农业,造福民众。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林则徐,称其为坎儿井。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功在千秋万代呀!
火焰山图坎儿井深厚的历史文化因素不只这一个。
年8月10至20日,邓小平视察了西出阳关,视察新疆,亲口品尝了甘甜的坎儿井水,连连称赞。当地老百姓在丁小平观井点特意树立一个牌子:邓小平观井点。站在这里,抚摸历史的余温,还是那么铮铮有声,和历史再一次相遇,走进了坎儿井,也感受到历史的回声在胸腔砰砰作响。是啊,伟人的足迹,一代又一代维吾尔民众跟着他走来,一直走到今天,“邓公观井”,不仅是景点,更是具有真切而实在的教育意义。能被百姓称颂为“公”者,从古到今,能有几人?坎儿井就独占林公、邓公,是坎儿井之幸,更是吐鲁番各组人民之幸。
高大的白杨树,投下了一片绿阴,有美食烤肉,有民族歌曲,也有民族特色商品。树林排列得整齐,长得笔直,一直延伸的远方,在火热的吐鲁番盆地,拥有一溪清凌凌的水,还能乘自由自在的阴凉,原来是拜一片“将军林”所赐!
这里是“五道林”林场,年开始,群众植树治沙,终于有了今天的茵茵绿杨,火洲中的一抹绿色,群众智慧的结晶,也是向严酷大自然战斗的结果,期间,邓爷等历代领导人先后在此亲手种树,尽管是象征大于实际,但是,维护绿洲,防风治沙,播种希望,收获幸福是所有人共同的美好愿望,这个愿望已经实现,并且将更好。
还有一处特别的井,不得不说,那就是轱辘井。取水,维修,都靠轱辘井。勤劳的维吾尔妇女用它,实现了平静、和谐的幸福生活。
吐鲁番风电场将军林,轱辘井,坎儿井。姑师,高昌国,西州。从《史记》·大宛传》记载开始,这里就是丝绸之路的重镇,追溯吐鲁番地区悠长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各民族相互交流、学习、融合的历史。
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交通要道,它就是连接古代中国和西方的中介。在这里,多个民族交往、迁徙、融合不断进行着,也正在发生着,历史和现实不断碰撞,思想和文明在不断借鉴,生长,诸多外来文化汇聚交流。盆地内数十座城址遗址,诸多出土文物,真实反映了各个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西域各国不会挖井,得秦人相助,挖井保城。一些物种如白叠(棉花)、蒲陶(葡萄)、蚕桑都被大量引进盆地种植。同样的,西域的文化艺术也传到了中原,胡舞,胡声、胡乐。植物有胡瓜、胡蒜、胡荽等等。
说到文化融合,不能不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古代西域遗址大巴车来到吐鲁番葡萄沟一户维吾尔老乡院子前停下了。导游给我们简单的教了一些日常用语,大家都好奇,尽管不会,这三句话还是学会了:您好就yahshimusiz,谢谢是rahma,读法如,热和买提,再见是hox,读如霍西。还把人家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学习了一遍,男尊内卑,小姑娘叫古丽,小伙子叫巴郎子,老人叫巴依老爷。我们依着风俗鱼贯而入,右手抚在左前胸部,鞠躬,yahshimusiz。进了院门,到了他们待客的地方,脱鞋,上了炕,老人、男人上座,女人小孩下座。维吾尔男子热情地介绍了他们的风俗习惯。尤其是带的帽子,都是有讲究的。
习惯,哈密瓜端上几大盘子,众人都赞不绝口,这里的瓜果还真名不虚传,尝过后的感受就是不一样。又来一个个古丽,跳了一段民族舞,他连蹦带跳,给我们解释了舞蹈动作的含义,小伙子幽默的说,要是三个巴掌,他也娶不起人家姑娘,那就拜拜啦,不时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位小伙子盯着我,这位朋友也是维族吗?众人纷纷看着我,我摇头,我是甘肃来的,不是维族。他说,你长得像我们维族小伙子,做了一个夸张的姿势。哈哈,我向维族小伙子吗?
在葡萄架下面品尝吐鲁番的美味佳肴,真切地做了一回维吾尔庄园的客人,不虚此行。
暮色下沉,出了院子,两旁都是有民族特色图案装修的大门。的乡间街道上,新疆杨高大,树梢都朝东歪着,估计是西风强烈的原因吧。
古代历史遗址年8月25号初稿
作者简介:南山,凉州一介书生,以阅读和作文为两只手,尽良心教育。阅读,体验人生,写作,抒发性灵。
媚火或者清凉,西域奇绝之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雪岭崔嵬蕴大美——天山之行
既陷极刑,幽而发愤:司马迁一生最艰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