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波澜壮阔,华夏儿女在中国共产*的英明领导下,坚定信念,奋勇向前。40年物换星移,岁月如歌;40年戮力同心,沧海桑田;40年不屈不挠,地覆天翻。创造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勤劳智慧的滨州人民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伟大的民族基因,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共和国的名片上,刻下了自豪的滨州印迹。
今天起,鲁北晚报撷取四十年来滨州人民的创造实践,回眸那一幕幕令人激情荡漾的历史片段,以励志图强,为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新滨州而不懈奋斗。
年,初秋。
丰收在望。
此时,
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现场经验交流会,
在滨州召开。
麦收时节---徐志强摄
会议规格之高、意义之大、影响之深,对滨州粮食产业发展可谓史无前例。会上,国家粮食局授予滨州“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称号。会议宣布: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滨州模式”,全国借鉴推广。
“滨州粮食模式”有何过人之处?
这还要从国家粮食安全说起。*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从年开始,国家启动实施了危仓老库维修改造等一批粮安工程项目。近几年来,滨州市抢抓机遇,加强粮食仓储能力建设,以彻底解决滨州粮食仓储设施落后的矛盾,使我们的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全市粮食仓容由年的.19万吨(其中国有储粮仓容51.07万吨)增长到年的.43万吨(其中国有储粮仓容90.28万吨)。
利用好我市粮食加工业优势,争取更大支持,将滨州粮食产业经济做大做强,滨州粮食人在等待和捕捉一个历史机遇。
时间总垂青勇于行动的强者,机会只偏爱有所准备的头脑。
彼时,经过一代代滨州粮食人的不懈努力,滨州粮食产业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特别是市局直属企业滨州国家粮食储备库,其精细化管理的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闻名,成为全省国有粮食企业的一面旗帜。
凝神回望,年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后,滨州“国字号”粮食企业的家底所剩无几,特别是县一级,多数粮所粮库被变卖,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存储能力只有31.5万吨,底子薄,存储能力低,调控能力不足。
滨州粮食人从未妄自菲薄。
滨州*河岸边的稻田中的插秧场景--徐志强摄
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和积累,我市粮油工业逐步形成独具滨州特色的产业体系,涌现出了西王集团、三星集团、香驰控股、渤海实业、中裕食品等一批实力强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小麦、玉米、大豆等国内外粮食资源,实施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和绿色循环经济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我市粮食加工业规模大、品种全、链条长、科技含量高,集群特色突出,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和优势。
这些,都为后来“滨州模式”的横空出世奠定了基础。
5年,中国国内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二连增”,达到亿斤。但在品种结构上,玉米和稻谷出现了阶段性过剩;在市场价格上,我国国内粮食价格处于全球“高地”,呈现出产区与销区、原粮与成品粮、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三个倒挂”的局面。
如何破解粮食供求阶段性结构性难题,横亘在了中国粮食产业面前。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时,滨州粮食人已经敏锐地察觉——中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春天其实已为时不远。
短短几年,通过苦练“粮食产业基本功”,滨州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市迈向粮食加工转化大市。6年,实现粮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利税41.5亿元和粮食加工转化量万吨,主要指标均高居山东“头把交椅”。全市拥有家规模以上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在全国粮油行业前10强企业中,我市占据四席,几乎半壁江山。
在成绩面前,滨州粮食人没有固步自封,他们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向上呼吁进一步重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6年农历小寒刚过,滨州粮食局局长高玉华,赴京参加了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
会议上,时任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在强调:“十三五”是全面释放粮食产业经济活力的转型期,要充分发挥粮食加工转化引擎作用,培育“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把粮食产业放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通盘谋划,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这表明,国家层面已经充分认识到粮食加工转化的重要作用,把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提高到了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为全国唯一的市级粮食局的特约代表,高玉华在会上介绍了滨州市典型经验。滨州经验首次亮相全国粮食会议,立即引起了国家粮食局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