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球手朱少*
张宁:您好!朱老师。
朱少*:您好!张宁。
张宁:首先,我想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结缘乒乓、学习乒乓的历程?
朱少*:好的。在我6岁那年,有一次看见几个小伙伴在一个两米见方的水泥台上,中间摆上砖头,手里拿着小木板,乒乒乓乓地来回打着一个塑料小白球,我一下子被这个游戏吸引住了,恨不得马上找个小木板比划比划。从那时起,我与这白色小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宁:您与乒乓球之间的缘分,从那一刻便开始了,一直延续至今?
朱少*:是的。小学期间,是我乒乓球玩得最火的时期。白天上课,只要课间下课铃一响,我就会“噌”地蹿出去,飞快地占领教室外面的水泥球台,与同学们对垒厮杀。那时候用的是“金鸡”牌外壳球,打6分制,谁赢球谁“占拍”,输了自然到后面排队去。
张宁:哈哈,是吗?那么,在什么时候,您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支球拍?
朱少*:我的第一支球拍是从姥姥那儿软磨硬泡拉来的“赞助”。那是我背着爸爸偷偷从街上花3块8毛钱买的“金鱼”牌球拍。在当时,这足以让我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一番。
张宁:可以想象。之后,您的球技一定大有长进?
朱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球技确实有了很大的长进,经常在孩子群中“占拍”守擂,最后在年级的单打比赛中居然闯进“三甲”,加盟了校乒乓球队。当时的我,对乒乓球简直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张宁:嗯。比如?
朱少*:那时,不知什么是累,不到天黑看不见球不回家。有时回家早了,就把一块用于剁鸡食的水泥台摆上砖头,拉着弟弟妹妹一起操练。就为这,我没少挨爸爸训。那时打球,水泥台多,木头台少,只要听说哪个地方有木头球台,哪怕是跳窗户撬门,也要到里边去玩。
张宁:哈哈,可以想象。
朱少*:那时干这种事,就像干坏事一样,心里很虚,一有风吹草动,就赶快“逃跑”。
朱少*
此时,我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少年朱少*肆意奔跑消失在父亲视线之中的身影……那是关于他的童年往事与少年锦时……
朱少*:记得有一次跳窗逃跑,慌乱之中,竟把球拍忘在屋子里,等回头再去找球拍时,已经是石沉大海,无影无踪了。为此,我大哭了一场,几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因为这块球拍太珍贵了,它是中学一个打球的大哥哥,自己找的胶合板,配上海绵胶皮,“自我研制”出来送给我的,用起来特别顺手。这件事至今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
张宁:非常理解。很荣幸能分享您珍藏在记忆深处的童年往事。那么在您的少年时代,关于乒乓球,曾有遗憾的事发生吗?
朱少*:有过。小学期间由于家长不太支持,没有进入市体校进行乒乓球专业训练是我一生的遗憾。当我看到体校的小伙伴儿们在球台前乒乒乓乓多回合挥拍练球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羡慕,渴望也有那么一天,和他们一样站在球台前,也能在市里或省里取得好成绩,甚至想过为国争光。
张宁:非常理解您当时的心情!
朱少*:后来长大后,父亲发现我那么痴迷乒乓球,也感到十分的后悔和愧疚。老人家在病重时曾嘱咐妈妈,让我带上乒乓球拍从北京赶回去见他一面。一向不喜欢运动,几乎与体育活动无缘,见我打球就烦的父亲,怎么这会儿非让我带上球拍去见他呢?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张宁:嗯。
朱少*:病床前,爸爸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我看得出,他在极力克制着自己,不让泪水淌下来。他说:“少*,你小时候那样爱打乒乓球,我却一直不让你打,早知道这样,我该把你送到体校去,说不定你的球还可以打出来。”我父亲的话使我的泪水不止。我知道爸爸的癌症到了晚期,所剩时间已经不多了。在他即将告别人世的时候,让我带球拍见他,分明是想表达他长久埋在心底里的愧疚与不安。
对话朱少*
朱少*
亲情,是往复循环、永不遏制的爱。所以,即便在病榻前,朱少*的父亲也依然让他感受到了父爱……
年年末,朱少*参*入伍。朱少*:“乒乓球有时也会在不经意中,悄悄地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和命运……”
朱少*:在部队,我积极工作,刻苦训练,多次受到嘉奖和领导的表扬。第二年,凭着自己扎实的文化功底,顺利考上*校,从此,在部队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乒乓球使我结交了许多志趣相同的朋友。平时圈内一批比较固定的球友,经常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打球,老朋友在一起打球聊天,海阔天空,偶尔也开玩笑*个饭局,其乐融融。
张宁:哈哈,可以想象。
朱少*:乒乓球有时也会在不经意中悄悄地改变人的生活和命运。参加工作后,我先后调动了几个单位,其中就有几次重要的调动,与乒乓球有着重要的关系。球打得好,自然能引起领导的注意,当然,有时还会给你带来好运。
张宁:比如,乒乓球都带给了您哪些好运?
朱少*:年—年我从沈阳*区考上北京后勤指挥学院。在校期间,除了完成学业外,业余时间,我经常到学院的俱乐部打球健身,并代表学员队参加了学院年度乒乓球比赛,取得了团体亚*的好成绩。当时的院务部领导从众多参赛选手中一眼看中了我,经过全面考察,作为优秀学员的我,在毕业后被留在了学院工作。
张宁:不止您的工作,据我所知,您的婚姻也与乒乓球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吗?
朱少*:是的!最值得我炫耀和骄傲的,就是我的爱情和婚姻都与乒乓球密不可分。我妻子的球打得一般,但却是个十足的球迷。当时,我们一起切磋球技,时间长了,了解增多了,感情自然有了。后来,妻子还真的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了我。同事们都说:这真是小小银球传友谊,千里姻缘一球牵啊。听了同事们的话,我的心里总能泛起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
张宁:的确,是乒乓球促成了你们之间珍贵的缘分。
朱少*的藏品
之后,命运以其不可预知的力量改变了朱少*的人生轨迹……“年底,我经过慎重考虑,主动提出退出现役,转业到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干自己喜欢的工作,圆儿时的一个乒乓梦。可是事与愿违,由于任职时间不够,总*干部部未批准,这让我至今想起都觉得非常遗憾,心中总免不了一阵纠结。年,我再次申请转业,可是,时过境迁,接收的单位却不再是国家体育总局,而是北京市国资委下属的一家企业。命由天定,是命就得认。尽管如此,我对乒乓球的热爱与追求,一直没有停止,而是‘痴心不改’,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追梦的路上不断前行……”张宁:据我所知,之后,您陆续去过许多知名的乒乓球俱乐部,进行参观和学习?
朱少*:是的。像比较有名的山东鲁能乒乓球学校、鲁能俱乐部、陕西银河俱乐部、海南省乒乓球队、上海张德英乒乓球训练中心、八一乒乓球队、国家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包括国家队直通不来梅队内选拔赛和热身赛,我都去现场进行过观摩学习。
张宁:嗯。
朱少*:北京市的大大小小乒乓球俱乐部我多数都去过,通过比赛和交流,结交了很多非常要好的球友。
朱少*(左一)与梁宏达
朱少*:其中包括大家在电视和网络上比较熟悉的“老梁”(梁宏达),我们是近20年的好朋友,闲暇之余,我们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聊球、打球,彼此交往很深,直到如今。
张宁:那么,是什么机缘,让您与老梁(梁宏达先生)成为了挚友?
朱少*:是在年的春天,京城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非典”。期间,为了显示各自的乒乓功底,我和老梁学着电影里地下游击队员的样子,左绕右拐,前躲后闪,钻进一私密球房K起了球。
梁宏达(左一)与朱少*(右一)情谊深重张宁:在您与“老梁”(梁宏达)交往的过程之中,一定有许多难忘的经历?
朱少*:是的。所以“非典”过后,我把这段难忘经历撰写成文《我与老梁》,发表在《乒乓世界》杂志上。老梁也在《乒乓世界》上发了一篇《我与小朱》的应景文章,在当时传为佳话。央视体育栏目做节目策划的时候,乒乓球栏目记者李武*提供了这条“线索”并建议以此为内容,制作一期体育故事《老梁与小朱》。当时,正在海*代职的我接受了专访。年5月,这个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5频道播出。
对话朱少*
朱少*
在温暖匮乏的时代,体育精神一直在给予人与人之间温暖与互助,更包括陌生人之间亲切的看重,正如曾经的朱少*与老梁。
朱少*还曾制作过刘国梁比赛视频的光盘,亲临重要赛事的现场观摩学习,书写与乒乓球有关的文字,收藏乒乓球运动服饰……正如他所说:“对于乒乓球,我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喜欢。乒乓球,让我在工作、事业之外身体得到了充分的放松和锻炼;乒乓球,使我享受着乒乓球比赛中竞技性挑战的乐趣,你来我往之间,物我两忘,其乐融融;乒乓球,为自己提供了一个感受和体验其技巧无边,魅力无穷,以及研究、探讨和努力的空间;乒乓球,搭建起球友之间感情的纽带,一场球赛、一次偶遇,可能让大家成为生命中最好的朋友。无论在球桌前如何“死磕”,而一到了场下,坐到饭桌上,都会冰释前嫌,你好我好,因为,交朋结友、延续友谊远比胜负输赢更重要。乒乓球,那是我生命中的一个情结、一份回忆,更是一个美丽的梦。”朱少*:在九十年代初,国家乒乓球队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CCTV—乒乓球擂台赛”刚刚开始,凡是到了比赛的时候,我都会准时坐在电视机旁认真观看,重要的比赛我会用录像机录下来(已经录了几十盘),回过头来反复观看欣赏、研究球技。
张宁:这是一项繁琐而辛苦的“工作”,是吗?
朱少*:是的,但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乐此不疲。记得刘国梁16岁在国家二队时参加了“中国成都乒乓球公开赛”,正是那次公开赛他打败了瓦尔德内尔、金成熙、李根相等世界名将而一战成名,从那时起,人们记住了小将刘国梁和他的直拍横打。我对那次比赛印象十分深刻,把比赛实况录了下来并刻成了光盘。
朱少*制作的光盘
朱少*:在国梁婚礼大喜那天,我把精心包装制作的光盘,作为礼物赠送给了他。对他来说,这或许是个意外的惊喜!
张宁:同时,您也会克服种种困难亲临国内重要赛事的现场观摩比赛,是吗?
朱少*:是的。遇到在中国举办的乒乓球国际赛事,还有前些年很火的乒超联赛,有条件到现场时我都会赶去助威观看,去感受火热的现场氛围,做一回快乐忘我的球迷;到不了现场,就专心地在家看电视直播,然后把对比赛的感想用评论的形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