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目录整理参考网上流传的至年的,后面为再整理。(篇名后标注的期数(年之后的)格式为:年份—期数—总期数,例如-03-(总);-年间的则表示为:年份-(总期数),例如,-(总1);特刊表示为:特-年份,如:特-)
试刊第1期(总1)[1]段文杰,敦煌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代发刊词-(总1)[2]段文杰,试论敦煌壁画的传神艺术-(总1)[3]万庚育,谈谈莫高窟的早期壁画及其装饰性-(总1)[4]孙纪元,敦煌早期彩塑-(总1)[5]段文杰,敦煌彩塑艺术(转载)-(总1)[6]阎文儒,元代速来蛮刻石释文-(总1)[7]姜伯勤,论敦煌寺院的“常住百姓”-(总1)[8]李永宁,敦煌莫高窟碑文录及有关问题(一)-(总1)[9]马世长,莫高窟第窟佛教感应故事画-(总1)[10]孙修身,莫高窟佛教史迹故事画介绍(二)-(总1)[11]潘玉闪、蔡伟堂,敦煌莫高窟第窟窟前遗址发掘报告-(总1)[12]史苇湘,敦煌佛教艺术产生的历史依据-(总1)[13]施萍亭,敦煌与莫高窟-(总1)[14]潘玉闪,略谈“丝绸之路”和汉魏敦煌-(总1)[15]段修业、李云鹤,莫高窟七十一窟烟熏壁画清洗试验-(总1)[16]秋山光和著、刘永增译,敦煌壁画研究新资料——罗寄梅氏拍摄的照片及福格、赫尔米达什两美术馆所藏壁画残片探讨(译者注一)-(总1)[17]彼得霍刻克著、杨汉璋译,有关“丝绸之路”著述的外国书刊介绍《丝路魔影》-(总1)[18]北京大学王永兴、宿白教授来敦煌讲学-(总1)[19]“敦煌文物保护研究”技术讨论会在敦煌举行-(总1)试刊第2期(总2)[1]段文杰,略论敦煌壁画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成就-(总2)[2]李其琼,我们是怎样临摹敦煌壁画的-(总2)[3]主要展品图版说明-(总2)[4]贺世哲,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维摩诘经变》-(总2)[5]孙修身,莫高窟佛教史迹故事画介绍(三)-(总2)[6]李永宁,敦煌莫高窟碑文录及有关问题(二)-(总2)[7]张鸿勋,敦煌讲唱文学韵例初探-(总2)[8]耿昇,一九七九年巴黎国际敦煌学讨论会概况-(总2)[9]史苇湘,访日散记-2(总2)[10]戚志芬,阎万钧,敦煌学与西域文明文献研究目录(一)-(总2)[11]后记-(总2)创刊号(总3)[1]段文杰,创刊弁言-(总3)[2]段文杰,略论莫高窟第窟壁画内容和艺术-(总3)[3]阎文儒,中晚唐的石窟艺术-(总3)[4]关友惠,莫高窟隋代图案初探-(总3)[5]孙修身,莫高窟佛教史迹故事画介绍(四)-(总3)[6]樊锦诗、马世长,莫高窟第窟的佛传故事画-(总3)[7]丁明夷,克孜尔第一一○窟的佛传壁画——克孜尔千佛洞壁画札记之一-(总3)[8]萧默,敦煌莫高窟附近的两座宋塔-(总3)[9]孙修身、*寿山,《凉州御山石佛瑞像因缘记》考释-(总3)[10]张伯元,东千佛洞调查简记-(总3)[11]史苇湘,河西节度使覆灭的前夕——敦煌遗书伯号残卷的研究-(总3)[12]史苇湘,吐蕃王朝管辖沙州前后——敦煌遗书S背《书仪》残卷的研究-(总3)[13]施萍亭,本所藏《酒帐》研究-(总3)[14]李正宇,释“(耳巳)没忽”——敦煌遗书王梵志诗俗词语研究之一-(总3)[15]李永宁,本所藏《文选·运命论》残卷介绍-(总3)[16]梁粱,《方角书一首》试析-(总3)[17]马德,《敦煌廿咏》写作年代初探-(总3)[18]徐位业、周国信、李云鹤,莫高窟壁画、彩塑无机颜料的X射线剖析报告-(总3)[19]阎万钧、戚志芬,敦煌学与西域文明文献研究目录(二)-(总3)[20]樋口隆康著、刘永增译,巴米羊石窟-(总3)[21]方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学会成立大会和年敦煌学学术讨论会举行》-(总3)[22]方萌,“敦煌壁画展览代表团”访问法国》-(总3)[23]崇敏,法国国家研究中心敦煌学小组与敦煌文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总3)[24]德明,印度客人访问莫高窟》-(总3)[25]竞思,日本创价学会医师部参观莫高窟》-(总3)[26]*瑞云,畅诸《登鹳雀楼》诗-(总3)[27]窦侠父,散失在敦煌民间的唐写本《金刚经》-(总3)敦煌研究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特刊[1]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剪影特-[2]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特-[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论文目录特-
由于正文不能超过五万字,中间省略。后台回复“敦煌研究”即可索取此目录
年第6期(总)
[1]郜同麟.《王梵志诗校注》商兑[J].敦煌研究,(06):-.
[2]范舒.吐鲁番本玄应《一切经音义》研究[J].敦煌研究,(06):-.
[3]陈海涛,陈琦.莫高窟第窟舍身饲虎图的数字阐释及影片创作[J].敦煌研究,(06):55-60.
[4]曾小松,李金梅.敦煌岁时节日的民俗体育探究[J].敦煌研究,(06):-.
[5]胡同庆.《伯希和西域探险日记-》评介[J].敦煌研究,(06):.
[6]关晋文.敦煌隋代壁画技法探析[J].敦煌研究,(06):17-24.
[7]李梅.麦积山石窟第5窟西方净土变[J].敦煌研究,(06):25-35.
[8]陈玉珍,陈爱峰.大桃儿沟第9窟八十四大成就者图像考释[J].敦煌研究,(06):36-47.
[9]李波.莫高窟唐五代壁画供养人服饰领型研究[J].敦煌研究,(06):48-54.
[10]姚雪,赵凡,孙满利.汉阳陵帝陵外藏坑遗址温度变化规律及预报模型[J].敦煌研究,(06):69-74.
[11]刘乐贤.常何墓碑校释拾遗[J].敦煌研究,(06):75-81.
[12]何俊华,包菁萍.巴慎思敦煌之行的石窟照片[J].敦煌研究,(06):-.
[13]秦桦林.“敦煌学”一词的术语化过程[J].敦煌研究,(06):-.
[14]李敏,孙志*.乐伎莫高窟第窟西壁中唐[J].敦煌研究,(06):2.
[15]王慧慧.佛传中的洗浴太子:从经文到图像的转变[J].敦煌研究,(06):1-7.
[16]刘连香.北朝佛传故事龙浴太子形象演变[J].敦煌研究,(06):8-16.
[17]韩传强,刘丽.双峰山上的一场论道——《先德集于双峰山塔各谈玄理十二》录文及研究[J].敦煌研究,(06):91-96.
[18]刘林魁.敦煌本《佛法东流传》及其作者考[J].敦煌研究,(06):97-.
[19]巩一璞,孙志*.文化旅游类网站用户行为分析——以敦煌石窟网为例[J].敦煌研究,(06):61-68.
[20]魏迎春.敦煌写本P.和P.《籯金》残卷考释[J].敦煌研究,(06):82-90.
年第1期(总)
[1]叶爱国.时间副词“比”的义阈[J].敦煌研究,(01):-.
[2]张海娟.黑水城文献与蒙元史的构建[J].敦煌研究,(01):91-.
[3]孔令梅.《敦煌文化探微》出版[J].敦煌研究,(01):38.
[4]吉爱红,汪万福,闫俊峰,武发思,张国彬,倪勇,戴振东.仿爱夜蛾在敦煌莫高窟模拟壁画表面的附着力研究[J].敦煌研究,(01):-.
[5]胡可佳,白崇斌,马琳燕,柏柯,刘东博,范宾宾.陕西安康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制作工艺研究[J].敦煌研究,(01):-.
[6]任平山.“身若出壁”的吐火罗粟特壁画——以尉迟乙僧为线索[J].敦煌研究,(01):46-58.
[7]刘进宝.石窟寺考古报告的典范——评《莫高窟第—窟考古报告》[J].敦煌研究,(01):-.
[8]孔令梅.《敦煌艺缘》出版[J].敦煌研究,(01):.
[9]赵声良,孙志*.莫高窟第窟南壁北魏[J].敦煌研究,(01):2.
[10]胡同庆.试探敦煌北朝时期供养人画像的美学意义[J].敦煌研究,(01):39-45.
[11]*菊红.武威校尉乡珍珠台窖藏元代铜器铭文辨析[J].敦煌研究,(01):77-85.
[12]陈绪波.试论武威汉简《仪礼》的版本问题——从简本、石经本、今本《仪礼》篇题间的关系着眼[J].敦煌研究,(01):86-90.
[13]王旭东.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的莫高窟监测预警体系构建与预防性保护探索[J].敦煌研究,(01):-.
[14]杜文凤,张虎元.莫高窟壁画加筋土地仗干缩变形研究[J].敦煌研究,(01):-.
[15]*文昆.中国早期佛教美术考古泛议[J].敦煌研究,(01):1-20.
[16]刘永增.瓜州榆林窟第3窟五守护佛母曼荼罗图像解说[J].敦煌研究,(01):21-28.
[17]王惠民.莫高窟第窟菩萨乘象图和比丘诵经图的再解读[J].敦煌研究,(01):29-34.
[18]张宝玺.凉州洪元谷大云寺考[J].敦煌研究,(01):35-38.
[19]刘卫鹏.甘肃高台前秦“建元廿年”棺板题记辨正[J].敦煌研究,(01):66-70.
[20]刘瑶瑶,杨晓宇.敦煌写本碑铭赞释录勘补[J].敦煌研究,(01):71-76.
[21]张多勇,于光建.瓜州东千佛洞泥寿桃洞西夏文两件印本残页考释[J].敦煌研究,(01):59-65.
年第2期(总)
[1]张长彬.《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及其代表的敦煌宣传文学[J].敦煌研究,(02):45-58.
[2]崔红芬.中英藏西夏文《圣曜母陀罗尼经》考略[J].敦煌研究,(02):87-96.
[3]张铁山,皮特·茨默.敦煌研究院藏回鹘文《圆觉经》注释本残片研究[J].敦煌研究,(02):97-.
[4]周艳涛.《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补正四则[J].敦煌研究,(02):-.
[5]柳庆龄.略谈从“邈影如生”到“恍恍如生”[J].敦煌研究,(02):-.
[6]赵声良,孙志*.文殊菩萨莫高窟第窟南壁隋[J].敦煌研究,(02):2.
[7]张建宇.敦煌西魏画风新诠——以莫高窟第窟工匠及粉本问题为核心[J].敦煌研究,(02):4-14.
[8]王祥伟.法藏敦煌文书P.V释录研究[J].敦煌研究,(02):39-44.
[9]陈魏俊.敦煌文书“行散”非“行解”浅说——兼与张侬等先生商榷[J].敦煌研究,(02):76-79.
[10]聂丹.西北屯戍汉简中的“窅”和“萆”[J].敦煌研究,(02):-.
[11]*艳萍.《肩水金关汉简(叁)》纪年简校考[J].敦煌研究,(02):-.
[12]汪正一.赵声良著《莫高窟的守望者》出版[J].敦煌研究,(02):.
[13]吴健.石窟寺文物数字化的内涵——融学术、技术、艺术于一体[J].敦煌研究,(02):-.
[14]邹清泉.美术史与敦煌学的交汇——试评《敦煌石窟美术史·十六国北朝》[J].敦煌研究,(02):-.
[15]汪正一.《敦煌、吐鲁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J].敦煌研究,(02):.
[16]蔡伟堂.敦煌莫高窟编号的几处订正[J].敦煌研究,(02):1-3.
[17]董晓荣.阿尔寨石窟壁画中所绘坐具研究[J].敦煌研究,(02):15-21.
[18]卢秀文.敦煌妇女首饰步摇考[J].敦煌研究,(02):22-27.
[19]冷江山.敦煌写卷S.《净名经集解》卷背诸内容之关联性分析[J].敦煌研究,(02):59-64.
[20]*京.《忏悔灭罪金光明经传》成书年代与作者等相关问题考论[J].敦煌研究,(02):65-75.
[21]谢明.国图敦煌道经校释札记[J].敦煌研究,(02):80-86.
[22]邓文宽.一部敦煌学者的必读之作——张涌泉《敦煌写本文献学》读后[J].敦煌研究,(02):-.
[23]杨秀清.唐宋时期敦煌道教大众化的特征——以敦煌文献为中心的研究[J].敦煌研究,(02):28-38.
年第3期(总)
[1]赵昆雨.古道西风别样薰——北魏平城时代的胡风乐舞[J].敦煌研究,(03):30-38.
[2]赵声良,吴健.敦煌艺术经典[J].敦煌研究,(03):2.
[3]王明.从敦煌五代牒状写本看五代书法的过渡特色[J].敦煌研究,(03):39-46.
[4]卢秀文,徐会贞.披帛与丝路文化交流[J].敦煌研究,(03):22-29.
[5]刘传飞.清代安西卫、沙州卫设置时间考——兼论沙州所建制的有无[J].敦煌研究,(03):-.
[6]朱天舒.克孜尔第窟主室两侧壁画新探[J].敦煌研究,(03):1-10.
[7]韩有成.宁夏原州区禅塔山石窟调查报告[J].敦煌研究,(03):11-15.
[8]胡同庆.试探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洗浴文化[J].敦煌研究,(03):16-21.
[9]赵贞.S.P12《上都东市大刀家印具注历日》残页考[J].敦煌研究,(03):54-60.
[10]陶玉乐.汉代肩水塞的布防特点及历史价值[J].敦煌研究,(03):97-.
[11]汪正一.《敦煌研究》入选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J].敦煌研究,(03):.
[12]汪正一.《敦煌研究》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J].敦煌研究,(03):.
[13]裴强强,赵林毅,汪万福,武广文,刘涛,孙*永,王辉.山西北齐徐显秀墓葬墓室结构保护技术研究[J].敦煌研究,(03):-.
[14]王乐乐,李志敏,马清林,梅建*.高光谱技术无损鉴定壁画颜料之研究——以西藏拉萨大昭寺壁画为例[J].敦煌研究,(03):-.
[15]李大伟.长城保护维修中的遗产类别定位研究[J].敦煌研究,(03):-.
[16]*明玉.文化遗产概念与价值的表述——兼论我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问题[J].敦煌研究,(03):-.
[17]买小英.论敦煌佛教家庭伦理中的行孝方式[J].敦煌研究,(03):88-96.
[18]杨秀清.唐宋时期敦煌大众的道教知识与思想——以敦煌文献为中心的研究[J].敦煌研究,(03):74-87.
[19]方广锠.伪敦煌遗书《般若波罗蜜菩萨教化经》考[J].敦煌研究,(03):47-53.
[20]程兴丽,许松.《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性质、作者与用韵研究[J].敦煌研究,(03):61-66.
[21]彭杰.旅顺博物馆藏两件高昌王麹乾固供养写经残片探析[J].敦煌研究,(03):67-73.
[22]俞天秀,吴健,赵良,许丽鹏.敦煌石窟海量数据无差错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敦煌研究,(03):-.
年第4期(总)
[1]周淑萍.敦煌文学与儒学关系述论[J].敦煌研究,(04):89-96.
[2]汪正一.汪泛舟著《敦煌诗解读》出版[J].敦煌研究,(04):.
[3]赵家栋.敦煌写卷北图V《方言诗一首》试解[J].敦煌研究,(04):-.
[4]包朗,杨富学.《吐鲁番出土文书》所见“■”当为“濄”字考——兼与王启涛先生商榷[J].敦煌研究,(04):97-.
[5]李*.归义*节度使张淮深称号问题再探[J].敦煌研究,(04):43-49.
[6]杜海.曹元德称司徒考[J].敦煌研究,(04):50-54.
[7]张清文.论敦煌学人侯瑾的形象演变及其影响[J].敦煌研究,(04):55-59.
[8]杜成辉.应县木塔秘藏中的辽代卜筮书刻本[J].敦煌研究,(04):78-82.
[9]起声良,宋利良.观音菩萨[J].敦煌研究,(04):2.
[10]樊锦诗.坚持敦煌莫高窟文物管理体制不动摇[J].敦煌研究,(04):1-4.
[11]符永利.重庆龙多山田湾3号龛的造像题材与年代[J].敦煌研究,(04):5-13.
[12]贾维维.榆林窟第3窟五护佛母图像研究[J].敦煌研究,(04):14-24.
[13]朱晓峰.《张议潮统*出行图》仪仗乐队乐器考[J].敦煌研究,(04):25-34.
[14]山部能宜,陈瑞莲.吐峪沟第42窟禅观壁画研究——兼及汉文禅观文献的起源[J].敦煌研究,(04):35-42.
[15]汪正一.赵声良著《飞天花雨下的佛陀微笑》出版[J].敦煌研究,(04):82.
[16]罗见今,关守义.《肩水金关汉简(叁)》历简年代考释[J].敦煌研究,(04):-.
[17]张英梅.试探《肩水金关汉简(叁)》中所见典籍简及相关问题[J].敦煌研究,(04):-.
[18]李志荣,王瑞霞,周麟麟,付卫杰.一凿一磨皆菩提——青州龙兴寺L造像记录中的新方法和新发现[J].敦煌研究,(04):-.
[19]王江丽,闫增峰,王旭东,张正模,尚瑞华,许江涛,高文强.莫高窟洞窟自然通风测试研究[J].敦煌研究,(04):-.
[20]姚雪,赵凡,孙满利.降雨对榆阳区明长城单体建筑模型破坏的定量化研究[J].敦煌研究,(04):-.
[21]赵雪芬,贺延*,闫海明,于亮.大寺沟淤沙对炳灵寺石窟的影响及治理措施[J].敦煌研究,(04):-.
[22]张时铭,彭晓静.敦煌论坛.·敦煌与中外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成功召开[J].敦煌研究,(04):.
[23]王孟.谈敦煌遗书《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的研究[J].敦煌研究,(04):83-88.
[24]潘洁,陈朝辉.黑水城文书中钱粮物的放支方式[J].敦煌研究,(04):60-63.
[25]廖旸.《大威德炽盛光如来吉祥陀罗尼经》文本研究[J].敦煌研究,(04):64-72.
[26]王东.西域出土一份古藏文告身文献补考[J].敦煌研究,(04):73-77.
年第5期(总)
[1]欧秀花,惠泽霖,卢旭平.天水古民居木构件烟熏病害调查及治理的初步研究[J].敦煌研究,(05):-.
[2]付华林.“两岸敦煌佛教艺术文化研习营”在莫高窟开营[J].敦煌研究,(05):50.
[3]孔令梅.《敦煌石窟艺术简史》出版[J].敦煌研究,(05):71.
[4]杨亚琼.马达汉西域考察研究综述[J].敦煌研究,(05):96-.
[5]刘子凡.法藏敦煌P.4文书为西州都督府长史袁公瑜判集考[J].敦煌研究,(05):72-80.
[6]赵声良,宋利良.大势至菩萨[J].敦煌研究,(05):2.
[7]戴春阳.敦煌佛爷庙湾唐代模印塑像砖墓(一)——墓葬举要与年代[J].敦煌研究,(05):1-10.
[8]潘亮文.敦煌石窟华严经变作品的再思考——以唐代为中心[J].敦煌研究,(05):11-19.
[9]史忠平.敦煌水月观音图的艺术[J].敦煌研究,(05):20-33.
[10]沙武田.一幅珍贵的唐长安夜间乐舞图——以莫高窟第窟药师经变乐舞图中灯为中心的解读[J].敦煌研究,(05):34-44.
[11]洛克什·钱德拉,杨富学.丹丹乌里克二号殿所见于阗诃利帝壁画[J].敦煌研究,(05):45-50.
[12]苗利辉.龟兹石窟佛传壁画与佛神通力——兼论龟兹石窟涅?题材故事画[J].敦煌研究,(05):51-57.
[13]唐仲明.论“响堂样式”的特征及形成[J].敦煌研究,(05):58-63.
[14]刘振刚.志丹城台寺石窟历代题记的识读与分析[J].敦煌研究,(05):64-71.
[15]汪正一.《敦煌研究》入选“年度中文期刊最受海外机构欢迎50强”[J].敦煌研究,(05):80.
[16]孙闻博.河西汉塞“河渠卒”为“治渠卒”辨[J].敦煌研究,(05):93-95.
[17]孔令梅.《敦煌佛教感通画研究》出版[J].敦煌研究,(05):95.
[18]王旭东,郭青林,范宇权,杨善龙,张鹏.多场耦合下岩土质文物风化机理试验装置研究[J].敦煌研究,(05):-.
[19]吴健,俞天秀.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旅游展示与体验创新服务模式探讨[J].敦煌研究,(05):-.
[20]李大丁,杨梦琴,薄龙伟,樊雪崧,孙琳.体感技术在敦煌艺术交互展示中的应用初探[J].敦煌研究,(05):-.
[21]孙儒僩.莫高轶事·我的敦煌生涯(六)——关于石室宝藏牌坊和慈氏之塔的拆迁与复原记事[J].敦煌研究,(05):-.
[22]王慧慧.《敦煌艺术画库》的概况及学术史价值[J].敦煌研究,(05):-.
[23]汪正一.《敦煌研究》荣获“百强报刊”荣誉[J].敦煌研究,(05):.
[24]田卫卫.《秦妇吟》敦煌写本新探——文本概观与分析[J].敦煌研究,(05):81-92.
年第6期(总)
[1]聂顺新.张氏归义*时期敦煌与内地诸州府国忌行香制度的差异及其原因初探[J].敦煌研究,(06):88-95.
[2]吴炯炯,刘满.也谈炳灵寺石窟周围的交通问题[J].敦煌研究,(06):54-62.
[3]时兰兰.甘肃省博物馆藏敦煌宋代天禧塔资料辨析[J].敦煌研究,(06):63-67.
[4]李小强,姚淇琳.大足石刻宋代两组取经图简说[J].敦煌研究,(06):68-74.
[5]王冀青.斯坦因在安西所获敦煌写本之外流过程研究[J].敦煌研究,(06):75-83.
[6]陈静.敦煌写本《茶酒论》新考[J].敦煌研究,(06):84-87.
[7]张俊民.悬泉汉简新见的两例汉代职官制度[J].敦煌研究,(06):96-.
[8]周银霞,李永平.阳关博物馆藏记载天水休茵苑汉简及相关问题[J].敦煌研究,(06):-.
[9]李凤洁,王旭东,杨善龙,郭青林,林波,张博.不同泥敷剂配比下土遗址泥敷法脱盐效果评价[J].敦煌研究,(06):-.
[10]刘牧,邓静宜,王明明.文物价值的现象学分析——以敦煌莫高窟为例[J].敦煌研究,(06):-.
[11]孙儒僩.莫高轶事·我的敦煌生涯(七)——千相塔残塑的整理及第17窟洪辩像的迁移[J].敦煌研究,(06):-.
[12]闵定庆,张洲.车柱环教授敦煌词校勘实绩述要[J].敦煌研究,(06):-.
[13]裴成国.关尾史郎先生《另一个敦煌》评介[J].敦煌研究,(06):-.
[14]一石.“意象敦煌”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普林斯顿大学召开[J].敦煌研究,(06):.
[15]赵声良,宋利良.文殊菩萨榆林窟第3窟东壁西夏[J].敦煌研究,(06):2.
[16]东山健吾,李梅.敦煌莫高窟北朝尊像图像学考察[J].敦煌研究,(06):1-12.
[17]赵声良.敦煌隋代中心柱窟的构成[J].敦煌研究,(06):13-20.
[18]张铭,魏文斌.甘肃秦安迦叶寺遗址调查报告[J].敦煌研究,(06):21-29.
[19]石建刚,高秀*,贾延财.延安地区宋金石窟僧伽造像考察[J].敦煌研究,(06):30-40.
[20]祁晓庆.敦煌壁画婚礼图中的镜[J].敦煌研究,(06):41-46.
[21]刘艳燕,吴*.莫高窟礼佛仪式的左旋与右旋[J].敦煌研究,(06):47-53.
年第1期(总)
[1]沈如泉.敦煌伯唐判与宋代花判[J].敦煌研究,(01):85-91.
[2]赵声良.树下说法图初唐[J].敦煌研究,(01):2.
[3]何志国.天门·天宫·兜率天宫——敦煌第窟弥勒天宫图像的来源[J].敦煌研究,(01):1-11.
[4]石松日奈子,筱原典生,于春.敦煌莫高窟第窟北壁供养人像和供养人题记[J].敦煌研究,(01):12-25.
[5]赵蓉.敦煌石窟考古绘图中的佛龛展开图画法刍议——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实践尝试[J].敦煌研究,(01):26-32.
[6]张明皓.东亚文化圈鸱尾的类型研究初探[J].敦煌研究,(01):33-41.
[7]梁燕,张同标.印度阿旃陀生死轮图与尼泊尔马头观音之间的联系[J].敦煌研究,(01):42-51.
[8]吕德廷.鹿头梵志的早期形象及宗教内涵[J].敦煌研究,(01):52-57.
[9]杨学勇.三阶教《七阶礼》与佛名礼忏[J].敦煌研究,(01):92-.
[10]李大伟.丹丹乌里克犹太-波斯文信件考释[J].敦煌研究,(01):-.
[11]聂丹,聂淼.《居延新简》中的“行帻”[J].敦煌研究,(01):-.
[12]*艳萍.《肩水金关汉简》所见“燧”及其命名探析[J].敦煌研究,(01):-.
[13]吴健.多元异构的数字文化——敦煌石窟数字文化呈现与展示[J].敦煌研究,(01):-.
[14]姚雪,孙满利.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土遗址病害程度量化评价——以陕北明长城单体建筑为例[J].敦煌研究,(01):-.
[15]伏俊琏,张志杰.苏莹辉先生敦煌学研究述要——纪念先生诞辰周年[J].敦煌研究,(01):-.
[16]张涌泉,朱若溪.敦煌本《金光明经》残卷缀合研究[J].敦煌研究,(01):58-67.
[17]张小艳.敦煌疑伪经四种残卷缀合研究[J].敦煌研究,(01):68-77.
[18]张磊,左丽萍.敦煌佛教文献《大乘无量寿经》缀合研究[J].敦煌研究,(01):78-84.
年第2期(总)
[1]邓文宽.一种不曾存在过的历史纪年法——《古突厥社会的历史纪年》献疑[J].敦煌研究,(02):-.
[2]僧海霞.唐宋时期“药中王”诃梨勒医方探析——基于敦煌医药文献考察[J].敦煌研究,(02):67-72.
[3]赵声良.引路菩萨盛唐[J].敦煌研究,(02):2.
[4]赵大旺.归义**权对徭役影庇的限制——以P.1《平康乡官斋籍》为主[J].敦煌研究,(02):79-85.
[5]范鹏.曹氏归义*初期敦煌洞窟营建中折射出的价值观——以莫高窟第98窟为例[J].敦煌研究,(02):1-7.
[6]张小刚,郭俊叶.文殊山石窟西夏《水月观音图》与《摩利支天图》考释[J].敦煌研究,(02):8-15.
[7]张景峰.敦煌莫高窟第窟主室供养人画像调查新发现[J].敦煌研究,(02):32-39.
[8]员小中,王雁翔.久别重逢的石雕——云冈石窟窟前出土的几件石雕找到了位置[J].敦煌研究,(02):40-45.
[9]高秀*,李向东.新发现资中月仙洞两龛僧伽变相初考[J].敦煌研究,(02):46-54.
[10]吕文旭,段奇三.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数据与电脑绘图软件绘制敦煌彩塑[J].敦煌研究,(02):55-59.
[11]吴晓慧.手工测绘龛内展开图的基本方法[J].敦煌研究,(02):60-66.
[12]孟艳霞.汉简所及敦煌地区水利建设与管理[J].敦煌研究,(02):73-78.
[13]王芳芳.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武汉大学站[J].敦煌研究,(02):.
[14]戴璐绮.敦煌捺印佛像研究[J].敦煌研究,(02):86-94.
[15]张明泉,郭青林,杨善龙,杜韶光,马宏海,刘衍,王小娜.潮湿环境黏性土地区考古现场地下水控制试验研究[J].敦煌研究,(02):95-99.
[16]陈振旺,樊锦诗.文化科技融合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运用——以敦煌莫高窟数字化为例[J].敦煌研究,(02):-.
[17]赵林毅,李黎,樊再轩,李最雄.古代墓室壁画地仗加固材料的室内研究[J].敦煌研究,(02):-.
[18]梁金星,万晓霞,刘强,李婵,王琪.敦煌彩绘文物数字化保护色卡制作方法研究[J].敦煌研究,(02):-.
[19]颜廷亮,巨虹.秋风独倚书斋立?遥想真晖对暮山——读汪泛舟《敦煌诗解读》有感[J].敦煌研究,(02):-.
[20].《敦煌石窟艺术简史》入选“年度中国好书”[J].敦煌研究,(02):7.
[21]杨雪梅.聆听名师讲座共享文化盛宴——荣新江、彭金章教授公益学术讲座在兰州举办[J].敦煌研究,(02):.
[22]王静芬,张善庆.以东亚玄奘画像为中心审视圣僧神化历程[J].敦煌研究,(02):16-31.
[23]王东.“霞浦摩尼教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J].敦煌研究,(02):78.
年第3期(总)
[1]尚瑞华,闫增峰,王旭东,张正模,王江丽,樊夏玮,高文强.莫高窟窟区微气候环境研究[J].敦煌研究,(03):-.
[2]王芳芳.汉传佛经传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莫高窟召开[J].敦煌研究,(03):.
[3]赵声良.行脚僧像[J].敦煌研究,(03):2.
[4]颜世明,高健.裴矩《西域图记》研究拾零——兼与余太山、李锦绣二先生商榷[J].敦煌研究,(03):93-.
[5]顾凌云.从敦煌吐鲁番出土契约看唐代民间土地买卖禁令的实效[J].敦煌研究,(03):74-79.
[6]赵声良.敦煌隋代故事画艺术[J].敦煌研究,(03):1-8.
[7]戴春阳.敦煌佛爷庙湾唐代模印塑像砖墓(二)——阴氏家族墓考[J].敦煌研究,(03):9-16.
[8]丁得天,焦成.甘肃省民乐县童子寺石窟内容总录[J].敦煌研究,(03):17-25.
[9]谷东方.山西高平清代十二辰相菩萨图像辨析[J].敦煌研究,(03):26-34.
[10]王丽君,张亮,张媛媛,干倩倩,葛林杰,王晓华,司程文,付成全,雷玉华,白彬,董华峰.四川安岳岳阳镇菩萨湾摩崖造像调查简报[J].敦煌研究,(03):35-45.
[11]陈菊霞.榆林窟第35窟营建年代与功德主辨析[J].敦煌研究,(03):46-51.
[12]顾淑彦.敦煌石窟中牢度叉斗圣变消失与再现原因再探[J].敦煌研究,(03):52-58.
[13]刘进宝.敦煌文书《后晋开运二年寡妇阿龙牒》考释[J].敦煌研究,(03):59-65.
[14]李树辉.乌拉泊古城新考[J].敦煌研究,(03):84-92.
[15]马智全.汉简反映的汉代敦煌水利刍论[J].敦煌研究,(03):-.
[16]陈港泉,李燕飞,刘瑞,柴勃隆,崔强,柴宗香,牛贺强.莫高窟壁画疱疹病害调查研究[J].敦煌研究,(03):-.
[17]李江,杨菁.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屋顶结构探析[J].敦煌研究,(03):-.
[18]郑阿财.*永武先生与敦煌学及其敦煌唐诗研究之成就[J].敦煌研究,(03):-.
[19]孔令梅.《敦煌研究》官方网站正式上线[J].敦煌研究,(03):.
[20]*楼.吐鲁番文书所见北凉解文的复原及相关问题研究[J].敦煌研究,(03):66-73.
[21].中国博物馆协会出版专业委员会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宜昌召开[J].敦煌研究,(03):73.
[22]赵家栋.敦煌文献“软五”考辨[J].敦煌研究,(03):80-83.
年第4期(总)
[1]王丹,杨富学.回鹘医学与东西方医学关系考[J].敦煌研究,(04):-.
[2]任伟.P.背面两首傩歌的校补定名及相关问题[J].敦煌研究,(04):74-79.
[3]刘瑞明.《伍子胥变文》的药名散文新校释[J].敦煌研究,(04):70-73.
[4]周晟.俄藏敦煌文献Дх.87《解梦书》字词校释八则[J].敦煌研究,(04):-.
[5]赵声良.地藏菩萨盛唐[J].敦煌研究,(04):2.
[6]周尚兵.P.鲁地礼物清单所示唐代山东社会生产[J].敦煌研究,(04):-.
[7]张驰.山西省和顺县沙峪摩崖造像调查[J].敦煌研究,(04):1-18.
[8]杨森.敦煌五代交椅家具考[J].敦煌研究,(04):63-69.
[9]邵*.宏佛塔出土绢画题材内容再探[J].敦煌研究,(04):52-62.
[10]胡同庆.试探敦煌北朝时期装饰图案的美学特征[J].敦煌研究,(04):45-51.
[11]张宝玺.河西石窟以大梵天帝释天为胁侍的造像[J].敦煌研究,(04):19-25.
[12]任平山.抒海本生及其在吐峪沟壁画中的呈现[J].敦煌研究,(04):26-32.
[13]聂志*.吐鲁番出土文书《张海隆夏田契》录文再释[J].敦煌研究,(04):97-.
[14]张丽萍,张显成.释“慈其”及相关称谓[J].敦煌研究,(04):-.
[15]陈鹏飞,张景科,谌文武,杨善龙,和法国,陆恺.FLAC~(3D)在潮湿环境史前考古土遗址直立探方稳定预判中的应用[J].敦煌研究,(04):-.
[16].敦煌研究院王惠民研究员著《敦煌佛教图像研究》出版[J].敦煌研究,(04):.
[17]*文智.山西中南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石刻佛像造型分析[J].敦煌研究,(04):33-44.
[18]方广锠.王道士名称考[J].敦煌研究,(04):-.
[19].施萍婷研究员著《敦煌石窟与文献研究》出版[J].敦煌研究,(04):.
[20]蔡副全,宋涛.法藏敦煌P.册页释考——兼论P.与P.+P.残卷之关系[J].敦煌研究,(04):80-90.
[21]王兴伊,于业礼.敦煌《*帝明堂经》残卷校释[J].敦煌研究,(04):91-96.
年第5期(总)
[1]韩向娜,张秉坚,罗宏杰,*晓,苏伯民.薄荷醇在墓葬壁画抢救性揭取上的应用研究[J].敦煌研究,(05):-.
[2]张博,王旭东,郭青林,裴强强,杨善龙,李凤洁.西夏陵夯补支顶加固工艺质量控制研究[J].敦煌研究,(05):-.
[3]张新朋.敦煌诗苑之奇葩——敦煌文献中的《送远还通达》初探[J].敦煌研究,(05):-.
[4]赵声良.普贤菩萨(局部)中唐[J].敦煌研究,(05):2.
[5]陈光文.西夏时期敦煌的行*建制与职官设置[J].敦煌研究,(05):84-91.
[6]樊锦诗.简述敦煌莫高窟保护管理工作的探索和实践[J].敦煌研究,(05):1-5.
[7]内维尔·阿根纽,王平先.客观真实性:莫高窟保护与管理中的文化与合作问题[J].敦煌研究,(05):6-13.
[8]王旭东.守望敦煌[J].敦煌研究,(05):14-18.
[9]荣新江.敦煌城与莫高窟的历史概观[J].敦煌研究,(05):19-24.
[10]倪密·盖茨,宋罗兰.在“敦煌莫高窟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J].敦煌研究,(05):25-27.
[11]罗泰,王平先.在“敦煌莫高窟专题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J].敦煌研究,(05):28-30.
[12]贺玉蕾.“敦煌莫高窟专题研讨会”综述[J].敦煌研究,(05):31-35.
[13]刘玉权.玄奘图像之滥觞及早期玄奘图像——玄奘图像学考察(一)[J].敦煌研究,(05):36-41.
[14]赵晓星,朱生云.宁夏、内蒙古境内的西夏石窟调查——西夏石窟考古与艺术研究之一[J].敦煌研究,(05):42-51.
[15]张铭,魏文斌.甘肃秦安“诸邑子石铭”考析——甘肃馆藏佛教造像研究之三[J].敦煌研究,(05):52-62.
[16]吴浚.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造像艺术的图像研究[J].敦煌研究,(05):63-70.
[17]汪明.石佛镇权氏石造像题记简考[J].敦煌研究,(05):71-75.
[18]杨铭,贡保扎西.Or./S.系列古藏文文书及相关问题研究[J].敦煌研究,(05):76-83.
[19]张鲁君,韩吉绍.四件敦煌道经残片考辨[J].敦煌研究,(05):-.
[20]贾小*.河西出土魏晋十六国文献纪年信息申论[J].敦煌研究,(05):-.
[21]李硕.汉长城西端新发现城址与敦煌汉简中的大煎都侯障[J].敦煌研究,(05):-.
[22]林献忠.《肩水金关汉简(贰)》考释六则[J].敦煌研究,(05):-.
[23]阿布都艾尼·阿不都拉.高昌故城城墙保护加固研究[J].敦煌研究,(05):-.
[24]徐永明,叶梅,王力丹.库木吐喇石窟第56窟空鼓及起甲壁画的抢救性保护修复[J].敦煌研究,(05):-.
[25]汪正一.《敦煌研究》入选“中国最美期刊”[J].敦煌研究,(05):.
[26]郁晓刚.敦煌寺院会计凭证考释[J].敦煌研究,(05):92-.
[27]宋雪春,董大学.百年来英藏敦煌汉文文献编目成果述评[J].敦煌研究,(05):-.
年第6期(总)
[1]谷风.《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出版[J].敦煌研究,(06):20.
[2]梦江南.《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整理研究》出版[J].敦煌研究,(06):40.
[3]王杏林.敦煌本《新集备急灸经》研究[J].敦煌研究,(06):-.
[4]周艳涛,张显成.《肩水金关汉简(贰)》“□陵丞印”考[J].敦煌研究,(06):-.
[5]李洪财.释简牍中的“莫食”[J].敦煌研究,(06):-.
[6]贾泰斌.敦煌市市长贾泰斌致辞[J].敦煌研究,(06):11-12.
[7]杨宝玉.大中五年张议潭入奏相关问题辨析——以杏雨书屋藏羽-1《驿程记》为中心[J].敦煌研究,(06):-.
[8]王芳.敦煌唐五代旷野*夜叉图像小议[J].敦煌研究,(06):58-70.
[9]刘韬.唐与回鹘时期库木吐喇石窟壁画年代探索——以窟群区第12、15至17窟为中心[J].敦煌研究,(06):93-.
[10]本刊编辑部.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研究院召开[J].敦煌研究,(06):1-5.
[11]王旭东.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J].敦煌研究,(06):6-8.
[12]张先堂,李国.“纪念莫高窟创建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敦煌研究,(06):13-20.
[13]何卯平,宁强.敦煌与瓜州西夏时期石窟艺术的比较研究[J].敦煌研究,(06):41-49.
[14]李静杰.巴林左旗出土辽代青铜佛板图像分析[J].敦煌研究,(06):71-81.
[15]陈爱峰.柏孜克里克石窟第17窟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变考释[J].敦煌研究,(06):82-92.
[16]汪正一.《敦煌研究》荣获首届甘肃省“十佳期刊”奖[J].敦煌研究,(06):.
[17]赵声良.说法图残卷(局部)[J].敦煌研究,(06):2.
[18]万玛项杰.“丝绸之路与敦煌学”系列公益学术讲座第三期举行[J].敦煌研究,(06):8.
[19]郝春文.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郝春文致辞[J].敦煌研究,(06):9-10.
[20]孔令梅.“敦煌学研究动态暨《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召开[J].敦煌研究,(06):.
[21]陈明.敦煌莫高窟东壁门上供养像的图像意义[J].敦煌研究,(06):50-57.
[22]柴剑虹.“时”、“地”、“人”——敦煌莫高窟开窟因缘述略[J].敦煌研究,(06):21-25.
[23]释法宝,王平先.敦煌莫高窟:见证佛教的荣光与世界文化遗产[J].敦煌研究,(06):26-28.
[24]王建*,张小刚,刘永增.敦煌西千佛洞未编号洞窟清理简报[J].敦煌研究,(06):29-35.
[25]碎叶遗民.《唐风吹拂撒马尔罕:粟特艺术与中国、波斯、印度、拜占庭》出版[J].敦煌研究,(06):81.
[26]叶朗.提升人生境界[J].敦煌研究,(06):36-40.
[27]皈依者.《弥勒信仰研究》出版[J].敦煌研究,(06):.
[28]沔水源.《敦煌所出唐宋书牍整理与研究》出版[J].敦煌研究,(06):28.
[29]王冀青.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察期间在敦煌获取汉文写经之过程研究[J].敦煌研究,(06):-.
[30]*正建.大谷占卜文书研究(之一)——兼与敦煌占卜文书比较[J].敦煌研究,(06):-.
年第1期(总)
[1]皮特·茨默,王平先.解读敦煌文献B:67之回鹘文诗歌[J].敦煌研究,(01):31-34.
[2]许松,程兴丽.论敦煌变文骈句的个性与功能[J].敦煌研究,(01):-.
[3]郑阿财.敦煌写本《隋净影寺沙门惠远和尚因缘记》研究[J].敦煌研究,(01):63-73.
[4]王素.敦煌本《珠英集·帝京篇》作者考实[J].敦煌研究,(01):87-90.
[5]张多勇,李并成,崔惠萍.安武县地望与南北石窟寺名称的由来[J].敦煌研究,(01):-.
[6]王东.“长安与丝路学术论坛”在古都西安隆重召开[J].敦煌研究,(01):73.
[7]杨富学.敦煌民族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敦煌研究,(01):14-15.
[8]*燕妮.《敦煌研究》工作报告[J].敦煌研究,(01):24-25.
[9]王玉,张晓彤,周智波,王乐乐,叶梅.*库木吐喇石窟壁画颜料的分析研究[J].敦煌研究,(01):-.
[10]梁金星,万晓霞,孙志*,李婵,李俊锋.敦煌壁画颜料颜色数据库构建方法[J].敦煌研究,(01):-.
[11]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动态[J].敦煌研究,(01):2-3.
[12]张加万.敦煌文物数字化保护传承技术[J].敦煌研究,(01):7-8.
[13]张铁山,彭金章.敦煌莫高窟B窟题记调研报告[J].敦煌研究,(01):27-30.
[14]刘玉权.长安兴教寺塔玄奘塑像设置时代问题探讨——玄奘图像学考察(二)[J].敦煌研究,(01):96-.
[15]马兆民.敦煌莫高窟第窟“天福之面”(kritimukha)考[J].敦煌研究,(01):-.
[16]张先堂.年在敦煌举办的敦煌学学术会议动态[J].敦煌研究,(01):4.
[17]*文昆.坚定不移以敦煌石窟研究为《敦煌研究》选题重点——根据敦煌学研究发展趋势确定《敦煌研究》发展方向[J].敦煌研究,(01):5-6.
[18]孔令梅.《敦煌研究》网络建设报告[J].敦煌研究,(01):26.
[19].敦煌研究院第四届学术委员会成立[J].敦煌研究,(01):.
[20].甘肃省直石窟管理机构整合移交仪式在兰州举行[J].敦煌研究,(01):.
[21]八木春生,姚瑶.初唐至盛唐时期敦煌莫高窟西方净土变的发展[J].敦煌研究,(01):35-53.
[22]赵声良,乔兆福.山水莫高窟第窟北壁初唐[J].敦煌研究,(01):2.
[23]马德.恪守学术特色坚持高端创新[J].敦煌研究,(01):10-11.
[24]张德芳.敦煌学研究应该把河西汉简的研究包括进来[J].敦煌研究,(01):12.
[25]汪万福.积极申请《敦煌研究》自然科学版[J].敦煌研究,(01):19.
[26]杨秀清.把握敦煌学研究动态引领敦煌学学术导向[J].敦煌研究,(01):20.
[27]冯培红.《敦煌研究》的特色与定位[J].敦煌研究,(01):13.
[28]王惠民.敦煌石窟考古的进展——石窟考古的六个领域及其研究现状[J].敦煌研究,(01):16.
[29]戴春阳.敦煌学研究动态与《敦煌研究》发展相关问题漫议[J].敦煌研究,(01):17-18.
[30]王惠民.敦煌莫高窟第窟绘塑题材初探[J].敦煌研究,(01):54-62.
[31]叶爱国.关于期刊编校质量的问题——以《敦煌研究》年第4期为例(部分)[J].敦煌研究,(01):21.
[32]王旭东.敦煌学研究动态暨《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致辞[J].敦煌研究,(01):1.
[33]高启安.引领敦煌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前进[J].敦煌研究,(01):9.
[34]赵声良.严谨踏实、开拓进取,推动敦煌学研究的发展[J].敦煌研究,(01):22-23.
[35]湛如.居家律范——从P.V看敦煌的檀越戒仪形态[J].敦煌研究,(01):91-95.
[36]朱凤玉.陈訚旧藏敦煌文献题跋辑录与研究[J].敦煌研究,(01):74-86.
年第2期(总)
[1]孙志*.—年的莫高窟摄影[J].敦煌研究,(02):35-47.
[2]高启安.乌兰县置废与辖境申说[J].敦煌研究,(02):-.
[3]杜立晖.黑水城文献所见元代亦集乃路的机构建制与运作机制[J].敦煌研究,(02):-.
[4]杨宝玉.《张淮深墓志铭》与张淮深被害事件再探[J].敦煌研究,(02):64-69.
[5]车守同.由《吴忠信日记》再探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时代背景[J].敦煌研究,(02):56-63.
[6]马德.莫高窟前史新探——宕泉河流域汉晋遗迹的历史意义[J].敦煌研究,(02):1-8.
[7]张楠,张乾,冯伟,王小伟,孙胜利,柴勃隆,孙济洲.古代壁画病害标识系统及其在敦煌莫高窟的应用[J].敦煌研究,(02):-.
[8]赵声良,张伟文.山水莫高窟第窟北壁盛唐[J].敦煌研究,(02):2.
[9]陈清香.敦煌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佛传图像源流探讨[J].敦煌研究,(02):9-21.
[10]蒋人和,王平先.阿育王式塔所具有的多种意义[J].敦煌研究,(02):22-34.
[11]经崇仪,王平先.照片档案遗产:敦煌、探险摄影与罗氏档案[J].敦煌研究,(02):48-55.
[12]汪正一.赵晓星著《沙漠中的美术馆——敦煌莫高窟》入选甘肃省“年全省优秀科普作品”[J].敦煌研究,(02):.
[13]张启芮,张启荣.五方隋唐乌兰墓志考释[J].敦煌研究,(02):-.
[14]顾颖.论西域样式凹凸法与天竺遗法[J].敦煌研究,(02):78-83.
[15]夏立栋.试论高昌地面佛寺的类型与分期[J].敦煌研究,(02):84-91.
[16]杨富学.瓜州塔考辨[J].敦煌研究,(02):92-.
[17]冯培红,王蕾.中古时期乌兰关、县位置考辨[J].敦煌研究,(02):-.
[18]*征.漫谈古籍整理的规范问题——以敦煌文献为中心[J].敦煌研究,(02):70-77.
[19]*燕妮.《丝路文明》第一辑出版[J].敦煌研究,(02):.
[20]王平先.《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获美国出版商学会的学术卓越奖——霍金斯图书奖[J].敦煌研究,(02):.
年第3期(总)
[1]陈冬冬,*睿,冯伟,王小伟,柴勃隆,丁淑君,孙济洲.一种面向文物本体微小变化监测的三点重定位方法[J].敦煌研究,(03):-.
[2]李静杰.炳灵寺第窟西秦图像反映的犍陀罗文化因素东传情况[J].敦煌研究,(03):16-33.
[3]潘亮文.卢舍那佛像研究——以7世纪以前的中原地区发展为中心[J].敦煌研究,(03):39-59.
[4]松井太,白玉冬.英国图书馆藏“蕃汉语词对译”残片(Or.80/)再考[J].敦煌研究,(03):60-65.
[5]张总.风格与样式——中国佛教美术中四家样说简析[J].敦煌研究,(03):34-38.
[6]宋坤.填还阴债与预寄珍财——古代“受生”“寄库”观念考辨[J].敦煌研究,(03):-.
[7]刘进宝.东方学背景下的敦煌学[J].敦煌研究,(03):8-15.
[8]王慧慧.“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在敦煌考察时间考[J].敦煌研究,(03):-.
[9]陈国灿.试论吐蕃占领敦煌后期的鼠年变革——敦煌“永寿寺文书”研究[J].敦煌研究,(03):1-7.
[10]张宝玺.梵天劝请图像考释[J].敦煌研究,(03):66-70.
[11]张亮.四川大邑药师岩新发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及相关问题讨论[J].敦煌研究,(03):71-81.
[12]李正宇.公平形式掩盖下的不公平——敦煌契约别议[J].敦煌研究,(03):82-85.
[13]梁旭澍,王海云,盛海.敦煌研究院藏王子云、何正璜夫妇敦煌资料目录[J].敦煌研究,(03):-.
[14]赵声良,乔兆福.山水[J].敦煌研究,(03):2.
[15]金少华.敦煌写本《文选》李善注引《毛诗》考异[J].敦煌研究,(03):86-91.
[16]景盛轩,陈琳.英藏敦煌《大般涅槃经》残卷初步缀合[J].敦煌研究,(03):92-.
[17]许建平.敦煌学与避讳学的互动——评《敦煌文献避讳研究》[J].敦煌研究,(03):-.
年第4期(总)
[1]刘景云.辉煌的华夏史诗:《夏圣根赞歌》[J].敦煌研究,(04):43-62.
[2]邓文宽.敦煌文献词语零拾[J].敦煌研究,(04):63-68.
[3]张亮,王丽君,张媛媛,干倩倩,廖顺勇,王晓华,司程文,白彬,余靖,董华锋,雷玉华.四川安岳舍身岩摩崖造像调查报告[J].敦煌研究,(04):14-26.
[4]王丽君,张亮,张科,权文婷,白彬,雷玉华.四川安岳上大佛摩崖造像调查简报[J].敦煌研究,(04):1-13.
[5]王友奎.云冈石窟第11—13窟图像构成分析[J].敦煌研究,(04):27-38.
[6]任平山.龟兹壁画“杀犊取皮”[J].敦煌研究,(04):39-42.
[7]龙成松.北朝隋唐侯莫陈氏家族与佛教研究——兼论《顿悟真宗要诀》之背景[J].敦煌研究,(04):69-78.
[8]李宗俊.晚唐张议潮入朝事暨归义*与嗢末的凉州之争再探——以新出李行素墓志及敦煌文书张议潮奏表为中心[J].敦煌研究,(04):89-97.
[9]买小英.身体力行与躬行实践——敦煌文书所见中古兄弟间的伦理关系[J].敦煌研究,(04):98-.
[10]魏学宏,侯宗辉.肩水金关汉简中的“家属”及其相关问题[J].敦煌研究,(04):-.
[11]林献忠.《敦煌马圈湾汉简集释》辨误十二则[J].敦煌研究,(04):-.
[12]赵声良,乔兆福.山水莫高窟第窟南壁盛唐[J].敦煌研究,(04):2.
[13]汪正一.赵晓星著《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密教研究》出版[J].敦煌研究,(04):68.
[14]汪正一.《敦煌论坛:敦煌石窟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J].敦煌研究,(04):.
[15]杨善龙,王旭东,郭青林,裴强强.敦煌莫高窟崖体中盐分分布特征研究[J].敦煌研究,(04):-.
[16]岳琪峰,*睿,冯伟,张龙,丛一蓬,孙济洲.基于图像分析的室外文物病害演变监测方法与应用实例[J].敦煌研究,(04):-.
[17]赵大旺.《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中古史研究》评介[J].敦煌研究,(04):-.
[18]薛艳丽,王祥伟.敦煌文书S.7与BD释录研究[J].敦煌研究,(04):79-83.
[19]邵天松.黑水城出土《宋西北边境**文书》校补[J].敦煌研究,(04):84-88.
[20]王冀青.英藏敦煌汉文文献“蒋孝琬目录”编纂始末[J].敦煌研究,(04):-.
[21]牛爱红.中国博物馆协会出版专业委员会年年会暨“文博出版与新时期使命”学术研讨会召开[J].敦煌研究,(04):.
年第5期(总)
[1]赵家栋.《序听迷诗所经》疑难字词考辨[J].敦煌研究,(05):-.
[2]*文昆.敦煌早期三窟及湿壁画技法——《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窟考古报告》编后[J].敦煌研究,(05):1-11.
[3]孙宁.“瓜州今敦煌”地理认识的形成——以《左传》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