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浸香溢美ldquo葡萄沟rdquo
TUhjnbcbe - 2021/3/7 8:37:00
背上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hl/180113/5997619.html
浸香溢美“葡萄沟”*旅游散记(一)文/张云龙去*旅游是多年的梦想。今年国庆休假7天,单位统一组织去*旅游,立刻报名,整装随行。对*的印象从小时就存入脑海中了:这里有典雅的阿拉伯风格建筑,精美的民族工艺品,尤其是*的民族歌舞堪称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又是个景色优美的地方。作家碧野上世纪五十年代所写的名篇《天山景物记》所描绘的*天山美景引人神往:“……远望天山,美丽多姿,像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作家笔下,*有这如诗的美景,说什么也得去一趟啊!天山脚下一仙境——美丽的葡萄沟带着兴奋,随着近百人的旅游团队,从敦煌站上了西去*的旅游列车。天色渐黑,列车在一望无际的戈壁间向西驶去。不知过了多久,列车到了哈密,天还黑着,导游大声唤醒大家下车。看表,才清晨6点多。尚在睡意中下车,随大家坐上大巴旅游车,人还没有完全清醒,找到座位坐下,迷糊中,车在夜色中开动了……

“快醒来!我们到了火焰山。”

随着导游的吆喝,睁眼,天已大亮。随大伙下车,一阵凉风吹过,清醒大半,抬眼向左看,见几公里外有一座呈东西走向的土红色山脉。山体巨大的沟壑划出条条峻峭的红色筋脉。路边立有一块石体碑,上刻“火焰山”三个红字。这就是《西游记》中大名鼎鼎的“火焰山”吗?下车,也无很热的感觉。圆脸的导游小姐介绍说,每年的七、八月间,这里地表温度可达70多度,把鸡蛋埋沙子里一会儿功夫就能熟。“真的很热啊!”怕大家不相信,导游加重语气说到。大家听了纷纷乍舌。看来,当年唐僧师徒一行过火焰山,非得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灭火方可过山的故事真有出处。想到这,再细看眼前的山,那红褐色的山体还真像曾经有火在燃烧呢。大家纷纷在石碑前合影留念,然后上车奔向下一个景点――高昌古城。大巴行过一段很大的戈壁,七拐八弯,驶进一条路,只见两边绿草夹道,胡杨列队,空气竟也湿润起来。渐渐地,窗外可见村庄,农田,也有了在田间劳作的维族农民。只几十分钟,车到尽头停稳,已到高昌古城门前。下车,几个维族青年满脸是笑,围上来请大家坐他们的“毛驴车”。谈好价钱,大家雀跃着跳上去。小驴车在前面小车拖起的飞尘中驶进了这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的古城。在著名的葡萄沟,与维族舞蹈演员西艾力,阿依古丽合影

古城像所有见过的土城一样:高低不平的土墩、早已破败倒塌的窑洞、风沙削蚀的土城墙,有十米左右高而无外形的土塔……我们只能凭猜测和想像来勾勒这里曾经有过的熙来攘往,车水马龙。史载,高昌古城始建于公元一世纪,西汉时,朝廷曾派驻大批田卒屯垦,同时,由中原运到西域的丝绸茶叶等中国商品,在这里集市中,再与波斯商人的皮毛,香料交换。驼马嘶鸣中,行商坐价,南来北往,却也能繁荣千百年。想想,汉族的二胡、琵琶,西红柿、胡萝卜、苜蓿等,不定都是从这里传到中原的呢。但十三世纪,“高昌”毁于战火,之后,这里人烟渐稀,终为废墟。现在看这已荒凉的土城,千年前,想必也有丰草清泉,牛羊满坡,商贾云集,繁华一时。现在这里已看不出曾经有过的“高昌文明”,感觉在大自然的伟力前,人类的脆弱和无奈。想到这,尽管心存遗憾,也只能频频地举起相机,按动快门,将眼前的存遗拍下罢了。

上午11点多,我们来到著名的吐鲁番“葡萄沟”。

进“沟”之前,我猜想着这条“沟”里会有什么样的景色呢?车在沟前停稳,顺坡上去,拐下一个陡坡,还未到沟底,眼前已经是绿色茵茵,流水淙淙了。那望不到边的排排葡萄架,依沟陈铺的片片浓绿果园,空气中漫透的香甜,就这么伴着我们一直走到“沟底”,不禁令人心旷神怡,如入仙境。导游介绍说,有一条水渠将天山的水引下来,灌溉了这个美丽的山水沟,也润育出全国口感最好,品种最多的葡萄。几个转弯,我们来到葡萄架下,只见架下的葡萄外形颜色各不相同:或翠绿如玛瑙,或青红如珍珠,或透亮如玉石;有的小似米粒,在的大如鸽卵,有的滚圆如豆,有的长圆如奶。转到一个陈列馆里,才知道这里的葡萄品种实在是太多了,红马奶葡萄干、香妃葡萄干、玫瑰香葡萄干、黑加仑葡萄干等等,粗略数了一下,竟有近百种之多。转到一个卖葡萄干的摊位前尝了几颗,真的,入口甘甜的滋味只在舌尖,稍咀嚼,甘甜即化为浓烈的醇甜,在舌尖化开。细品,这甘甜绵长而又“霸道”,早将其他味儿压住,即使喝几口水,这甜美的滋味还存在口中。

葡萄沟,真乃“名”沟矣!看来“‘沟’不在小,有水则灵,沟不在深,用葡萄就灵”。沿路尝了多种葡萄,怕越尝越心越花,还是赶紧挑了几斤买上吧。

转了几圈,在这葡萄沟里,已看不到四周的荒凉。山水沟将*色的沙,灰色的戈壁滩全部阻在了沟外,向人们呈现出的分明是一处“清溪伴幽谷,鸟鸣遂果香”的避暑胜地,世外桃源。

转弯,一阵热烈悦耳的音乐声响传来,拾阶走上一座雕梁画栋的伊斯兰建筑前,只见前面小广场上一个英俊的维族小伙和几个美丽的维族姑娘正在跳舞。在热烈,欢快的乐曲声中,头戴镶有彩珠的小圆帽,身着漂亮红绿丝裙的姑娘们正在跳舞:轻巧旋转着的身影像翻飞的蝴蝶,辫子上扎着的*巾像舞开的鲜花,裙裾舒展像一团团跳动着的火焰……舞毕,会讲汉语的青年舞蹈演员用汉语告诉我说,他叫阿不来,他们是当地艺术团的专业舞蹈演员,团里弹热瓦普(维族一种弹拨乐器)敲鼓吹名锁呐的艺人有的是民族音乐学院,有的是年近70岁的家传老艺人。当我提出照几张他们优美舞姿的照片作纪念时,他们高兴地答应。随着音乐声起,小伙和姑娘们立刻面露生动,闻乐起舞,全身心地再次投入到演出中了……拍完后,我想起几年前与同行在敦煌某乡拍“夕阳牧归”照片时,竟遭牧羊农妇喝斥的经历,从拍片中,感到民族间心理差异,心态差别。能歌善舞的民族肯定是快乐的,聪明的,也是热爱生活的。与他们相比,汉族似乎就显得就有些太内向,太忧郁、太功利(歌舞大多为某种场合“陪衬”,热闹处多为官场、商场、酒场或与之想关的利益场所)。*土文明中凡热闹着的地方多有“作秀”的内容,好面子,演戏的成份多,少有真挚的投入。

真的,这沟一点不比南方的氤氲烟雨,曲径回廊逊色。如果不来,我就是怎么发挥想像力,也不能在脑海里勾勒出这诱人美景、领受到这山水沟和*歌舞真美意境,自己的心情难以平静。车行很远,那秀丽的景色、甘怡的果香、动人的旋律,迷人的舞姿许久都不能从脑海里消失……

刊于《青海石油报》年10月6日四版

关于作者

张云龙

年出生,籍贯安徽合肥,毕业于西安石油学院企业经营管理系。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为青海石油文联音舞协会主席。自年从事新闻专业,在各报纸杂志,新闻专业及文学报刊发表作品近多万字,摄影作品近多件,其中18件作品获得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多件作品收录十多种书刊文集中。著有新闻作品专著《漠风宛沙亦留痕》一书。多次荣获企业“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张云龙自小喜欢音乐,于年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古典吉他90届师资班,曾任北京吉他学会会员,上海音乐学院《吉他之友》联谊会会员,年7月,受邀参加全国第三届“瓦尔特杯”福州台山吉他艺术节。自年以来,利用业余时间在敦煌地区教授古典吉他、民谣吉他,至今累计教授学生多人,多位学生曾在中学、大学各类文艺活动及大赛中获奖,年2月,在敦煌成功举办古典吉他独奏音乐会,在敦煌历史上是首次。曾任甘肃省第三届“妙音怀”少儿大赛评委,第三届()年、第四届(年)秦岭国际吉他艺术节及大赛评委。年,两位学生在甘肃省才艺大赛中分获古典吉他及指弹吉他一等奖,年,五位学生在秦岭国际吉他艺术节暨大赛上分获少年组古典吉他三等奖和儿童组优秀表演奖。张云龙老师的文字里一是有音乐人的激情,二是有文人的情怀,三是有记者的担当,这三种要素构成了他文字的独特的荷尔蒙味道。雄性的充满生命力的味道。文字有了味道,在意和喜欢肯定就不止是作者一个人的事。封面设计:一田编辑排版:张慧绮文字校对:苏?往期文章点击推荐

原来敦煌石窟是这样建造起来的!

莫高窟第一位专职摄影师李贞伯

徐悲鸿入室弟子万庚育的敦煌人生

孙纪元

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位雕塑家

莫高里工匠村的年轻人

朝圣之学

兰交大学子探寻工匠精神

桃符之俗

莫高里工匠村的另类风景

最新视频

再造东方蒙娜丽莎

人文野史

打捞莫高窟稀奇的历史片段

大敦煌人都长啥样㈣

裕固族、汉族……

“莫高”一词别有涵义

四家同绘佛窟情

你知道敦煌城标——反弹琵琶的来龙去脉吗?

地近三危有古村

秋韵敦煌-走进莫高里

杜永卫:传统雕塑传承之我见

田卫戈:西北雕塑创作探源

杜永思:你未必知道敦煌渊厚的酒历史高山:功夫有得比·想法任人挑杜永卫:传统雕塑与民间艺术的那些囧事

莫高里工匠村

▲视频:被激活的千年古老地名欢迎转发个人朋友圈。网络、微平台转载须经当代敦煌授权。擅自转载必究。投稿信箱:m

.
1
查看完整版本: 浸香溢美ldquo葡萄沟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