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吴明珠,年1月生,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年在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年自愿要求到*,曾任鄯善县农技站副站长、吐鲁番行署副专员等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等。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吴明珠
正在瓜田工作的吴明珠
4月28日,位于吐鲁番市的*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基地内,纳斯密、*梦脆、*皮等十几种甜瓜已经坐果,这些瓜是吴明珠院士多年选育的结晶。田地不远处,有幢两层建筑,这里存放着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生长在*的上万份甜瓜、西瓜种源。吴明珠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的甜瓜、西瓜育种事业,62年中培育了30多个品种,同行又用这些品种培育出“子子孙孙”,使得*甜瓜、西瓜大放异彩。
今年91岁的吴明珠已经认不出人了,但有关种瓜的记忆还在,有时候她突然要出门,嘟囔着瓜该授粉了。瓜,在她的大脑中顽强地与阿尔兹海默症抗争。
“吴明珠开创了*甜瓜、西瓜育种事业。她培育出甜瓜品种‘皇后’、西瓜品种‘(早佳)’等一批良种,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突出贡献。”4月28日,大学毕业后就跟随吴明珠学习育种的*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主任伊鸿平说。
年吴明珠出生在湖北武汉,在国运困厄中长大的她,从小立下报国之志。年,吴明珠和一批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学子进入西南农学院学习,他们中有后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蚕学遗传育种专家向仲怀院士等。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实干的校风引领着一代青年向着理想出发。
在小小的试验田里,播种、挑大粪等农活没难住吴明珠。她在《我的追求》一文中回忆道:老师们不仅给我们传授知识,还苦心培养我们的实干精神。我21岁生日那天,在日记上激情满怀地写下:“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
年,*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急需各类干部人才。吴明珠找到领导软磨硬泡,终于来到*,这一年,她25岁。到了乌鲁木齐,她又是一番软磨硬泡,一头扎进了条件艰苦的鄯善县。
吐鲁番有“火洲”之称,夏季气温超过40摄氏度是常态。在基层要当好技术员就得什么农活都得会干,吴明珠硬是把自己磨练成了一个在高温天气下仍能干农活的“农民”。她习惯了吃馕、吃羊肉,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
听说底坎儿乡有一种品质很好的瓜,吴明珠和一位同事穿过戈壁去寻找。到了晚上,怕碰到狼,不敢再走,他们借了烧窑人的毡毯,睡在废弃的窑洞边。
种质资源,是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摸清家底,从年开始,吴明珠带着水和馕,顶着风沙烈日,走遍了全地区多个生产队,给吐鲁番的瓜建立了档案。
自治区推荐吴明珠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材料上写着:为*及全国的甜瓜、西瓜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西部瓜王”;收集整理了*甜瓜地方品种,挽救了一批濒临绝迹的资源。她培育的甜瓜早、中、晚熟系列品种,种植面积曾覆盖*主要商品瓜产区的80%,在吐鲁番、鄯善县等地涌现出一批甜瓜致富村。
直到年,87岁高龄的吴明珠才恋恋不舍地放下工作。
吴明珠把一生奉献给了“甜蜜的事业”,为了育种,她辞去了吐鲁番行署副专员的职务。62年来,她用一名共产*员的执着、智慧与汗水,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吴明珠的儿子杨夏说:“母亲曾说,一个人的追求,只有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一致时,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也才会有动力。”
作为母亲,吴明珠知道自己欠孩子们太多,大儿子杨夏出生3个月,就被她送回老家,女儿杨准从出生她就没带过。孩子们小时候一直把舅舅、舅妈当作爸爸、妈妈。
她的初心不变,一直保持着上世纪50年代决定赴*工作时的信念——奉献人民。
她的世界很小,只能装下瓜种,让老乡增产增收是她的目标。
她的要求很高,希望年轻人在各方面能超越老一代专家,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杨夏说:“这就是我的母亲,她是那一代无怨无悔为祖国奉献一生的赴疆青年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