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家和文艺作品。
电影艺术家谢晋拍摄的《牧马人》《鸦片战争》等为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发挥了积极作用;表演艺术家李雪健塑造的焦裕禄、杨善洲等优秀共产*员形象,成为弘扬主旋律、讴歌英雄模范、彰显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典型。“改革文学”作家的代表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首开“改革文学”先河。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激励了一代代青年向上向善、自强不息。
还有许多歌曲,已经成为标记时代的符号,人们难以磨灭的记忆。讴歌改革开放的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乡恋》,被誉为“改革开放后第一首流行歌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那就是我》《春天的故事》……这些动人的旋律,编织了人们美好的时代记忆,这些美妙的歌声,激励了无数有志之士投身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被誉为“谱写改革开放赞歌的音乐家”施光南,更是为我们贡献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多情的土地》等数十首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他坚持把爱国作为音乐创作的永恒主题,为人民书写,为改革开放抒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赞歌。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对重振民族精神的企盼,引起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奋发进取。
本期主题:施光南
施光南,男,汉族,中共*员,年8月出生,年5月去世,浙江金华人,音乐家、作曲家,全国青联原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他紧跟时代步伐,在创作实践中追求思想性、艺术性和群众性相统一,为人民留下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国妈妈》《月光下的凤尾竹》等数以千计的音乐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郭克俭(浙江师范大学施光南音乐学院院长、教授,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师大基地研究员)
施光南塑像
6月28日,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在第三篇章“激流勇进”中,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让人们重温希望如何在田野上萌发;一首《假如你要认识我》,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青年人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这两首歌的曲作者就是“人民音乐家”“改革先锋”施光南。
他用生命为祖国祝酒,谱写了一曲曲改革开放赞歌。在入*申请书上,他深情写道,“如果我的作品能在人民火热的‘四化’建设中起到一些好的作用,能使青年人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充满对未来的信心,加深对*的感情,则是我最大的欣慰”。
施光南在创作中
《祝酒歌》手稿
1.“我急切地想要用音乐来表达这亿万人民所欢庆的胜利”
“压抑了的创作激情如开闸的潮水一般奔流,我急切地想要用音乐来表达这亿万人民所欢庆的胜利”(施光南:《我怎样写歌曲》),被禁锢多年的思想重新焕发活力,被压抑许久的创作激情重新点燃,迸发出一串串跳动的音符……
年金秋十月,“四人帮”被粉碎的喜讯传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词作家韩伟、曲作家施光南用优美的文字与动听的音符,将这一难忘的历史画面用歌声展现在观众面前,《祝酒歌》应运而生——
美酒飘香歌声飞,朋友请你干一杯;胜利的十月永难忘,杯中洒满幸福泪。
十月里,响春雷,八亿神州举金杯;舒心的酒啊浓又美,千杯万盏也不醉。
韩伟刚将《祝酒歌》的歌词写就,施光南便被深深打动,“它生动、感人、丰富而又概括,既有对过去的回顾,又有对胜利的庆贺,更有对未来的充分信心。我觉得这正是我想要表达的情感,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情感”。尤其是“杯中洒满幸福泪”七个字,让施光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在他看来,这不是生产捷报传来时那种单纯轻快的欢庆,这是饱含泪水的欢庆,“我的直觉告诉我,这首歌曲不能只谱成一首欢乐的歌曲,而应在庆祝的基调中带有时代印记的深沉感以及向未来进*的昂奋情绪”。
先抑后扬的主题音调、顶真格的主题展示手法、汉族北方时令喜庆锣鼓递增的节奏,每一个技巧都不露痕迹又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施光南的大胆构想和天才创造;特别是“来来来”衬词画龙点睛,恰如一股清风将阴霾一扫而光。在创作结构形式上施光南不拘一格,大胆突破歌词预设的传统两段体分节歌式的曲体,代之以三段展开性的段落结构,层层推进,复二部开放曲式,可谓妙笔生花。
《祝酒歌》歌词情感炽热、朴实真挚、灵动丰富,旋律选用热情奔放又富于舞蹈动感的民族音调为基本素材,节奏欢快,曲调轻快活泼,旋律激情澎湃。结构层层推进,以一种不可抑止的气势达到全曲最高潮——“咱重摆美酒再相会”,将人们欢庆胜利、激动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按照施光南“带有时代印记的深沉感的欢庆”的创作构想,《祝酒歌》首先交由中央歌剧院女中音歌唱家苏凤娟演唱。苏凤娟对音乐内涵作了奔放而有节制、欢快而又温情的经典化诠释,特别是深沉柔婉、醇厚悠远的声音令人回味无穷。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送,苏凤娟演唱的《祝酒歌》在听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作为苏凤娟的同事,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敏锐地捕捉到《祝酒歌》词曲中所蕴含的艺术张力。他迫不及待给施光南写信,自告奋勇请求演唱此歌,希望他能根据男高音声部的音域重新配器。利用一次在国宴上演出的机会,李光羲演唱了《祝酒歌》。当欢庆昂扬的前奏响起,激情四溢的歌声奔涌而出,观众就被欢快的节奏、动听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所深深吸引。一曲歌罢,现场国内外宾客全体起立热烈鼓掌,演出大获成功。
在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迎新春文艺晚会”上,李光羲应邀登台演唱《祝酒歌》,这首不足三分钟的抒情歌曲,借助荧屏迅速传遍全国。听众要求点播《祝酒歌》的来信如雪片一样飞进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在短短两个月内竟有16万封之多。李光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你唱一首歌,要唱到人心上去,你就成功了。”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祝酒歌》唱响神州大地。在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群众最喜爱的歌曲”评选中,《祝酒歌》无可争议地位列第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亚洲文化中心选为在亚洲青少年中推荐的歌曲。年至年,《祝酒歌》的唱片发行量超过百万张,获得“五洲杯”四十年广播金曲奖、改革十年全国优秀歌曲评选优秀创作奖。年,《祝酒歌》与施光南谱曲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多情的土地》一起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首。李光羲也因演唱此曲获得首届“金唱片”奖。
《在希望的田野上》手稿
2.“我力图用歌声和音乐概括中国大地朝气蓬勃的新气象”
《祝酒歌》被广泛传唱而大获成功,施光南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声乐独唱佳作迭出、数量过百的年,这一年也被他称为“我的声乐年”。对于怀有让中国音乐屹立于世界乐坛远大艺术志向的施光南来说,歌曲作品创作只是为了实现他音乐抱负而作的积累与探索。当然,这些作品获得普遍认可和巨大成功,不仅给他带来作曲技术上的温习和技巧上的操练,同时也为他增添了向新的艺术高峰进发的坚定信心和强大动力。
众所周知,歌剧素有“音乐皇冠上的珍珠”之誉。在施光南的艺术理想中一直深藏着一个歌剧梦:希望写出能够屹立世界舞台的中国歌剧作品。为此,他精心思索着、细致酝酿着、不断积累着,并时刻准备着。年,适逢鲁迅先生诞辰周年,为了表达对大文豪的景仰之情,施光南以鲁迅同名小说为蓝本创作了严肃情景歌剧《伤逝》(编剧王泉、韩伟),并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搬上首都舞台,获得业内专家一致好评。原创歌剧《伤逝》首演的成功对施光南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使他对大型音乐作品交响化写作驾驭能力跃上一个崭新高度,更标志着施光南朝着他的艺术最高目标又迈出了非常坚实的脚步。正当施光南专心致志地为《伤逝》修改完善闭门苦作、伏案疾书之时,突然接到《歌曲》编辑部责任编辑冯世全打来的电话。冯世全告诉他刚刚收到一首寄自皖南采风地的晓光的歌词新作《在希望的田野上》。施光南听着听着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甚至等不及编辑把词作送来,立刻在电话里一句句地听写下全部歌词。
虽然因为歌剧《伤逝》的创作而没有能够同晓光等一道去农村体验生活,但对于曾经下放山西农村锻炼多年的施光南来说,农村生活并不陌生。晓光的歌词仿佛把他带回那青春飞扬的岁月,田野大地上一派生机、村寨山岗朝气蓬勃。创作的灵感抑制不住喷薄而出,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一曲清扬、明快、热情,富有乡土风味、时代气息和青春激情的合唱佳作。
一般来说,声乐作品大多是歌词在先旋律在后,故音乐相关要素总要受到歌词的支配。但高明的作曲家却总会透过歌词表象,创造出最适合彰显时代精神、揭示歌词内涵的主题音调、节奏调式、结构形态和体裁样式。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施光南将写出好的歌曲作品视作“一项战斗任务和教育影响青年一代的有意义的工作”。他渴望用高品位、高规格的音乐作品抢占艺术阵地、提高听众审美情趣、引领社会风尚。体裁上,他大胆选定表现力丰富、气魄较为宏大的领唱加合唱的形式;结构上,除前后的引子和尾声外,主体由三部分组成,前四句将第5、第6两句歌词发展成为一个乐段,然后加上衬词衬句将第7、第8句扩充为第三乐段,主体部分构成一个“起、承、转(接)”的三段体结构,第三段的转中有接,音乐上统一到徵调式上,前后呼应。
施光南一向坚持“旋律是音乐的灵*”的创作理念,并且坚信,即便是大型音乐作品,依然要先写好旋律,才能有深入人心的基础。施光南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上炉火纯青,他把中国民歌、戏曲的韵味和进行曲的节奏融合在一起,使音乐既体现出时代精神,又洋溢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将北方的粗犷豪迈与南方的精巧俏丽糅合调配,丰富多彩、精妙妥帖而又不露痕迹,旋律跌宕起伏、优美动听、韵味十足。
《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词展现的是改革开放后全中国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大地上焕发的勃勃生机。施光南为之定下了时代气息、乡土风味和易于接受的总基调。在音乐风格特色上,一是在旋律构成上将南北民间音乐特点融为一炉;二是热烈欢快、锣鼓式节奏的动机,在歌曲前奏和后半部分较为突出;三是豪迈宽广的音调出现在歌唱的开始,并构成歌曲的主体。艺术风格鲜明、民族风味浓郁的音调与铿锵有力的进行曲节奏巧妙融合,增添了农村题材歌曲的时代气息,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的风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希望的田野上》间奏的节奏型×××××|和全曲五次出现的宫、徵五度框架内围绕三音“mi”而环绕进行的主题动机,都与那首闻名全国的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双条鼓的鼓点子及其中旋律音调联系紧密。而在第一、二段结尾,施光南巧妙运用山东琴书和安徽泗州戏“拉*腔”真假声结合的特殊唱法,以丰富的花腔和拖腔翻高、八度的大跳进行,使得旋律酣畅淋漓、一泻千里,抒发中国人民翻天覆地的壮志豪情。同时又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将皖北地区的音乐元素不留痕迹地写进歌曲,隐喻中国改革的序幕在凤阳小岗村拉开,匠心独运,别具一格。的确,这种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产生出来的新旋律,更有利于表现《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样比较宏阔的题材,为听众审美鉴赏打开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
每听此歌,人们不禁会对作曲家精妙的整体构思、妥帖的声部调配和清新优美奔放的领唱旋律赞叹不已,对歌曲词情曲意相得益彰的天才创作而拍案叫绝。
施光南与夫人洪如丁辅导女儿
3.“如果我的作品能在人民火热的‘四化’建设中起到一些好的作用,能使青年人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充满对未来的信心,加深对*的感情,则是我最大的欣慰”
施光南出身于革命家庭,爱国主义思想和家国情怀早就流淌在他的血液中。刚进入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他就立誓将爱国题材作为自己音乐创作的首选主题。
当看到萧三编著的《革命烈士诗抄》,他不由得想起小时候母亲给他念的邓中夏烈士的诗《过洞庭》,由此萌发谱写《革命烈士诗抄》声乐套曲的想法。完成于年的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六首作品,在中国文联礼堂成功首演。年,五线谱版曲谱出版发行后,施光南用稿费买了一台“钟声牌”电唱机送给学校。
《在希望的田野上》《伤逝》获得成功后,施光南开始酝酿大型体裁舞台艺术作品创作计划,并为之搜集整理素材,蓄积力量。这时,他突然接到东方歌舞团词友任志萍寄来的新作《多情的土地》。只是粗粗浏览一遍,施光南便被歌词的独特视角、预设场景、铺排景致打动。那田野、泥土、河汊、山脊、鲜花、绿草、小鸟、古槐,虽然普通而常见,但在多年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眼里,却是那么新奇而亲切。施光南不由自主地被歌词所展现的游子归乡、环顾四野、漫步田园的迷人画卷深深吸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歌词饱含着作者对育养自己的土地的浓厚乡愁和眷恋,正如词作者任志萍所说:“这首词并没有用白描的手法直抒胸臆,没有简单地、平铺直叙地表达对祖国如何,而是采用对土地的情感宣泄,在对一草一木的睹物抒情中,蕴含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这种对祖国、故土、家园的大爱,也写出了施光南的心里话,将他带入对往事的回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百业待兴,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尚在较低层次徘徊。家喻户晓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让施光南只拿到30元稿费,仅够买一张流行歌星音乐会的入场券,但施光南始终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对民族的前景抱有信心。
手捧《多情的土地》这首充满强烈的热爱祖国、思恋故土感情的歌词,一种蕴蓄心底深沉的爱,一腔澎湃炽热的情,强烈地触动了施光南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作曲的灵感一触即发。或许是为了避免与此前深受听众喜爱的电影《海外赤子》插曲《我爱你,中国》风格雷同,一向主张“走自己的路,用作品说话”的施光南,根据歌词所描绘的人物情景、意境内涵,精心设计了一套别具一格的创作方案,即以中国传统七声羽调式、2/4节拍和中速稍慢的速度,创作一首“综合民族风格”的中音声部艺术歌曲。
客观地说,该曲是A、B对比性两段体加尾声的结构,前奏、间奏、尾奏兼而有之,规模并不算大,但长达13小节的前奏却很有特色和创意,起到了非常好的气氛烘托和情景营造的作用。从弱拍起音,上行五度的中高音区三连音号角式的同音反复,和带有上波音装饰的八分音符切分节奏相搭配,之后作下二度、上四度的两次移位模进,开门见山地道出游子盼归的急迫心情,紧接着在旋律声部三个三拍的长音持续时,作曲家在第三拍伴奏低声部精心设计了一个以“羽音”为轴的32分音符的上下行环绕级进进行的六连音,描写歌曲主人公步履蹒跚地走在乡间小道。而伴奏旋律高声部则在第二个延长音第1拍的3/4处,加入以“角音”为主轴的32分音符同音反复与下行助音式三连音,仿佛是主人公怦怦的心跳。A段延续着过门第一句的节奏音型结构,起承转合四句式、顶真格(滚绣球)的乐句连接手法,音流起伏有致,曲调娓娓道来,词曲镶嵌紧密,字声结合妥帖。B段以衬词“啊”起唱与连接,构成起平落三句式乐段。尾声重复A段开始第一句的词曲,画龙点睛,重在点题,并进而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句幅递减的发展手法很有创意,凸显浓郁的民族风格特色。
《多情的土地》于创作完成当年就在全国“新作品演唱比赛”中获奖。几十年来,《多情的土地》一直是专业音乐院校男女中音争相演唱的经典艺术歌曲。施光南独辟蹊径的创作理念为后来的音乐家树立了榜样,创造了爱国主义题材男中音声部艺术歌曲的典范之作。施光南曾在《我怎样写歌》中说:“真挚的感情是作品的基础,只有自己在创作中动情,作品才有可能打动人!”是的,艺术的灵*是旋律,旋律的灵*是情感,艺术家应该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高度融合统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更要超越和引领生活。
年7月24日,施光南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心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在入*申请书上,他这样写道:“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希望自己能作为*的一名文艺尖兵。我要用自己的笔,尽力写出无愧于我们的祖国,无愧于我们时代的作品。如果我的作品能在人民火热的‘四化’建设中起到一些好的作用,能使青年人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充满对未来的信心,加深对*的感情,则是我最大的欣慰!”
多年来,施光南用一首首经典佳作践行他的入*誓言,实现他的艺术理想。
施光南、关牧村、佟铁鑫等人在一起
4.“他的作品体现了一代人乐观、向上、充满阳光的精神状态”
施光南祖籍浙江金华。年,在日寇飞机轰炸声中,他诞生在重庆南山脚下,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身为革命家的父母遂以“光照南山”明志而名之。幼年施光南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5岁便大胆编创一首儿歌《春天到了》,获得重庆市中小学歌唱比赛二等奖。
新中国成立后,施光南随父母移居北京,就读于中学。施光南卓越的创作才华在此期间显现出来,他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不少作品,比如《懒惰的杜尼亚》等歌曲成为当时颇受少年儿童喜爱的作品。年,施光南对音乐的执着追求深深地打动了时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的理论作曲家江定仙。江先生破格将其作为插班生录取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补习音乐基础课。两年后,他如愿升入中央音乐学院本科,主修作曲,从此走上了专业音乐的道路。
大学期间,他创作的作品洋溢着青春气息,深受群众喜爱,歌曲《五好红花寄回家》在全*第三届文艺会演中获优秀奖。年5月,中国音协主席吕骥在欣赏了施光南的作品后赞叹道:“他的作品体现了一代人乐观、向上、充满阳光的精神状态。”年,施光南以优异成绩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进入天津歌舞剧院任专职音乐创作员,开启为人民放歌的精彩艺术人生。
施光南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激情似火的时代歌手,还是一位勤奋刻苦、尽职尽责的作曲大家。在30余年的专业音乐生涯中,他用不知疲倦的双手成功谱写了千余首不同题材类型的歌曲作品、五部声乐套曲、两部歌剧、两部戏曲唱腔设计、五部电影音乐、一部舞剧、两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部管弦乐曲、一部弦乐四重奏。作品涉及领域颇为广泛,包括歌曲、器乐独奏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戏曲、歌剧、电影、舞剧、歌舞等,而成就最突出、也最为人们推崇和喜爱的则是其抒情歌曲、歌剧等。
施光南立足于中华文化传统,汲取民族音乐精髓,借鉴西方作曲技法,融会形成个性化音乐语言,讴歌日新月异的伟大祖国,谱写改革开放的时代赞歌,抒发对祖国大好山河炽热浓烈的爱恋,为人民奉献出独具民族神韵和精神风貌的音乐精品,真正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完美统一。
31年时光流转,施光南没有离去。他在祖国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留下的洋溢着赤子之情的美妙歌篇,回荡在人们耳畔,唱响在祖国大地上。
《光明日报》(年07月23日14版)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