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5日讯,昨晚,由沈湘的学生、男高音歌唱家丁毅发起,中国音乐学院主办,顺年文化策划与承办的“仰望高峰,讴歌新时代——向沈湘先生致敬纪念音乐会”在保利剧院上演。百余名音乐家同台,众多著名歌唱家献艺,盛况空前,共同表达对我国杰出音乐家、教育家沈湘先生的敬意,同时展现中国声乐事业后继有人,沈湘先生的精神和艺术代代相传。
当晚除了众多登台演唱的歌曲家,瞿弦和与*两位主持人也娓娓道来沈湘先生的艺术人生故事,令人感动。音乐会也得到了上海歌剧院和中央歌剧院两家艺术机构的大力支持,各自派出林友声和许知俊两位著名指挥家执棒上阵,担任合唱的则是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合唱团。同时,爱奇艺也对音乐会进行了现场直播。
现场
上世纪四十年代,还在上海国立音专读书的沈湘,因拒绝参加汪伪*权策划的为日本捐献飞机而举行的所谓“义演”而被院方开除。新中国成立前,沈湘本已接到美国芝加哥音乐学院的留学邀请,但他毅然决然留了下来。他说:“新中国成立后,有许多工作要做,有做不完的工作,我的事业在祖国。”因此,音乐会第一篇章是一组爱国歌曲,戴玉强、幺红演唱了《我的祖国》,韩芝萍、关月英、张鹤、耿婕妤演唱了《我和我的祖国》,关牧村、钟丽燕、郝苗演唱了《打起手鼓唱起歌》,程志演唱了《祖国慈祥的母亲》。
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序幕。沈湘教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音乐学院校园。他因人施教、慧眼识才,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创造了在国际声乐界都非常罕见的奇迹,被世界音乐界公认为“沈湘现象”。为致敬沈湘教授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耕耘出了一片希望的田野,李丹阳、陈思思、王莉演唱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沈湘教授特别注重经典音乐作品,他教导学生要从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歌唱家。因此音乐会上还特意安排了一组经典歌曲演唱,张海庆、贾贝利、张大伟演唱了歌剧《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尤泓斐、陈小朵、周晓琳、陈苏威、王泽南、王凯等人演唱了歌剧《茶花女》中的《饮酒歌》;王莹、王传越也演唱了《伤逝》中的《紫藤花》;*越峰、魏松、陈勇、田彦等男高音还演唱了《我的太阳》。
这次《向沈湘先生致敬纪念音乐会》是由沈湘先生的关门弟子丁毅策划的,他说沈湘教授在他的学生心目中,就如同太阳一样温暖。丁毅特意选在“五四青年节”这天举办音乐会,是因为作为学生要继续完成恩师未竟的事业,要鼓励年轻人奋发图强、为国争光。音乐会上,丁毅特别演唱了歌曲《老师,我总是想起你》,丁毅的朋友、首师大教授彭华敬还画了一幅沈湘教授的画像表达敬意。
77岁的歌唱家杨洪基不仅登台演唱了自己的代表作《滚滚长江东逝水》,还分享了自己和沈湘先生曾经交往的事情。他说当年沈湘教授力荐他参加香港声乐团演出,独唱海顿的《四季颂》,但要用莎士比亚时期的古典英语演唱这首歌曲,而杨洪基又不会英语,沈湘教授便主动提出愿意义务教杨洪基,让他每周来家中两次,进行严格的教学。最开始杨洪基用拼音或者中文在英语旁边注音,还被沈湘教授批评了,要求他好好记发音。沈湘教授还特意为杨洪基请了其他音乐教授指导。一个多月之后,杨洪基参加音乐会演出,他的英语演唱赢得盛赞,他内心也充满了对沈湘的无限感激。杨洪基表示想进入音乐学院跟沈湘教授继续学习,沈湘教授说:“你随时来找我,我一定会帮你的。”所以这次丁毅策划致敬沈湘先生音乐会,杨洪基表示自己一定要来参加,“我希望沈湘教授在天之灵能够看到,他的声乐教学理念,在他的学生的不断传承下,已经发扬光大。”
音乐会上,众多歌唱家先后登台献艺,马金泉、孙砾演唱了《祝酒歌》,郁钧剑、刘和刚、于海洋、郝亮亮、曾勇、孔庆学等老中青三代歌唱家共同演唱了《什么也不说》,阎维文、徐晶晶演唱了《想亲亲》,佟铁鑫演唱了《多情的土地》,张也、吕继宏演唱了《看山看水看中国》,本次音乐会的推动者、沈湘教授的得意门生殷秀梅演唱了《我爱你中国》。
最后,全体演员登场,共同演唱《老师我想你》,表达对沈湘先生的怀念和敬意。
幕后
“凛然正气,贯其一生。虽多坎坷,幽默达观处逆,宽恕忠厚待人,多思敏学求艺。爱国爱人爱艺之心,终生不变。教授声乐凡四十六年,高徒如云,名满天下,异邦学子,慕名远求。斯人虽去,余音不散。古人云:‘大乐与天地同和’,诚斯言哉!”这是著名音乐学家田青年为纪念沈湘先生撰写的碑文,如此概括沈先生的一生。
沈先生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大批著名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人才,包括郭淑珍、李晋玮、金铁霖、孟贵彬、杨彼德、殷秀梅、关牧村、程志、梁宁、刘跃、范竞马、程达、黑海涛、丁毅等。
青年男高音歌唱家丁毅,作为沈湘先生和夫人的学生,此前不仅活跃在国内外的舞台上,还曾经是澳大利亚国家歌剧院的首席男高音,目前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
年,丁毅作为西安音乐学院教师前往中央音乐学院研修班进修,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他并不敢直接跟声望很高的沈先生拜师。但寻师之路并不顺利,正在焦头烂额之际,经一位朋友搭线将他介绍给沈先生。“我们在中央院的红楼外等沈先生。等到下课的时候,沈先生骑着他的小自行车出来了。沈先生敲见熟人停下车来,朋友便介绍’这是西安音乐学院的丁毅,男高音’,他一听’男高音’突然眼睛一亮,车一锁,’上楼!’”因为在中国当时的音乐教育下,无论是从嗓音天赋还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好的男高音是很难遇到的。沈先生自己作为男高音,更是心心念念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好的男高音人才。到了琴房,丁毅没开嗓,腿也直打哆嗦,紧张得半天没说话,沈先生亲自伴奏让他唱了一段莫扎特的咏叹调。忐忑之余终于唱完,沈先生又是半天没说话,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愣头青。过了一会儿跟丁毅说,“你的老师是谁?沈湘谢谢他。”这算是丁毅与沈先生的初次见面,获得了先生的肯定。
据丁毅回忆,走进沈先生的房间,满眼看到的都是书、光碟和一切跟音乐有关的资料。在中央音乐学院流传这一句这样的话“资料室查不到的就去问问沈老师。”
由于中年时期遭受*治迫害,身体经受了极大的考验,又因为常年醉心于音乐研究,置身体于不顾于不顾,那个时候六十七岁的沈先生身体已经不太乐观。因此听丁毅唱完,沈先生没有立刻做决定,说“给我三天时间考虑。”丁毅战战兢兢回家等消息,在北京的胡同里等待着命运的召唤。三天之后,丁毅跑到胡同口拿着公用电话给沈先生打电话。沈先生接着电话说“丁毅啊,上楼来一趟!”丁毅听闻赶紧爬楼到老师的家,老师正穿着跨栏背心在走廊上洗头,瞧见他来,说“合同一年,唱得好继续,唱得不好卷铺盖回家。”之后拿出一张全手写的声乐作品清单,布置了作业和功课让丁毅回家准备。纸上都是德文意大利文掺杂中文和英文,“能看懂吗”“能!”丁毅现在说起来还激动不已,“怎么能说不懂呢,赶紧自己回去慢慢查啊!”在沈湘老师留的第一次功课中就有歌剧《弄臣》《茶花女》,这也是丁毅后来正式出演歌剧的第一和第二部作品。从此以后,丁毅算是正式成为了沈先生的学生,也是沈先生师门的关门弟子。
如今的丁毅已经是世界著名歌唱家,澳大利亚悉尼国家歌剧院首席男高音。在国际舞台上闪耀多年后,他选择回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成为了一名声乐教师。再次回忆起这段故事,他的声音了包含着感动。“沈先生特别大公无私。在国外歌唱比赛中当评委,他会特意给自己的学生分数打低一点,反而给别人的学生更多机会。他说,自己的学生他知道能唱成如何,没有发挥出最好水平就不能打高分。”沈先生对于教学的严谨和苛刻,也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丁毅,影响着更多学生的学生。
沈湘先生去世后,一次丁毅去养老院探望九十五岁的师母李晋玮女士。李晋玮女士是沈先生的声乐教育事业中的得力助手,这位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对学生在声音方面进行了许多教学补充,也正因此使得沈湘先生在声乐教育领域中创下奇迹般的辉煌。沈湘先生逝世后依然沿着丈夫的道路继续前行,为培养我国歌唱人才呕心沥血。聊起往事,想起沈先生一生心胸宽广,无私奉献,如今虽然离开了大家,但他为中国乐坛培养的一大批优秀歌唱家,依然在各个舞台散发着夺目的光彩,为下一代歌唱事业而不懈奋斗着,为此,丁毅决定召集世界各地的师门同伴,一起举办《向沈湘先生致敬》纪念音乐会,通过向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沈湘先生致敬,传承沈湘先生对艺术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
作为七十年代便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歌手,关牧村是一个时代音乐标志。年重新入学学习的她,经常要兼顾学习和演出两头的工作。沈先生在学生的挑选上有一套自己的评判体系,他打听了一圈“关牧村人头好不好?”沈先生是天津人,“人头”就是人品的意思。
关牧村演唱过很多施光南的作品,《打起手鼓唱起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等,无一不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于是沈先生为了更好地教好关牧村,量体裁衣,为她制定教学计划,在收下关牧村这个学生之后,沈先生又特意找到施光南讨论教学模式。“她唱得好,是她本来就好,万一唱不好了,反而是我教坏了”,沈先生对于关牧村的声乐教学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
第一年,关牧村课堂上的作业都是一些国内外的小艺术歌曲,第二年,别的学生都开始唱歌剧选段了,她依旧唱一些小的艺术作品,沈先生跟她说“别着急”,等到第三年,在学校汇报演出上关牧村演唱《卡门》选段,一时间全部人都被震慑到,全场惊呆了。对此学校还专门做看一场教学研讨会,专门请沈湘老师就“如何教好关牧村”进行经验分享。但即便反响如此热烈,关牧村说,沈先生还会很少表扬学生,希望学生可以更好。
音乐就是一种“传承”,沈先生在教学上的正直,为学生的倾心尽力也时刻影响着关牧村。在此次音乐会上,大批的老一辈艺术家也基本“甘当配角”,和年轻一辈的歌唱家们共同演唱声乐作品。关牧村说,“我们现在就是给年轻人机会,我们曾经都有过了。”
如果说优秀歌者的音乐余音绕梁,久久不散。那么比音乐更加激荡人心,永恒不灭的是闪闪发光的人格魅力和精神。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