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180年前的福建援疆干部第一人,为什
TUhjnbcbe - 2024/3/8 17:44:00

7月4日,“重走林公路丝路援疆情”主题采访活动在福州林则徐纪念馆启动。

跟着屏山君,去*。

从福州出发,行程约公里,屏山君经乌鲁木齐转机到伊犁,而后由西向东,先后深入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县,吐鲁番市,昌吉市区等地采访,追寻民族英雄林则徐年前戍守*时的足迹。

追寻林公在*的足迹

从福州坐飞机到乌鲁木齐,算上中间经停的时间,一共花了7小时40分钟。这是屏山君出差坐过的最长时间飞机了。

年前,没有飞机、高铁、汽车,林则徐从陕西西安出发,一路风雪兼程到达*伊犁,又花了多少时间呢?

答案是天。

layVideo

,时长01:51林则徐赴戍伊犁路线

年8月11日,林则徐从西安出发,在与妻儿分别时,吟出了那首有着千古名句的诗篇: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如果说年虎门销烟是林则徐人生的高光时刻,被贬*就是至暗时刻。也正因如此,愈发可见其人格闪烁出的熠熠光芒。风雪戍途三千里,已经57岁的林则徐“衰龄病骨,风雪长征”,于年12月10日到达当时*的*治中心——伊犁惠远城。

以上两图为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中所展出的反映林则徐年入疆艰难路途的雕塑和诗文。

大门口矗立着林则徐塑像的玛纳斯县乐土驿博物馆,为福建援疆项目之一。

位于果子沟峡谷上的果子沟大桥,是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G30)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交通规划的重要一环。年,林则徐从谷底冒着风雪跋涉前往伊犁。

奇台县、昌吉市、呼图壁县、乐土驿、果子沟、惠远古城……林则徐就这样一路艰辛跋涉入疆。

重走林公路,屏山君一路追寻、一路记录,深受感动:在这样的人生逆境中,林则徐仍然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理想信念,这是一种远远超拔于封建士大夫所推崇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高远人生境界。也正因为如此,林则徐作为“福建援疆干部第一人”在*的功迹才更让人称道,他所作所为彰显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民情怀,更值得今天的我们去传承与弘扬!

发源于天山山脉的喀什河,一路蜿蜒至*伊宁县墩麻扎附近,奔腾的河水被一座堤坝拦腰截住,这里是喀什河龙口遗址所在地。历史上的阿齐乌苏大渠由此向西延伸,灌溉沿线十数万亩土地。

阿齐乌苏大渠即为如今的人民渠。引喀什河水入阿齐乌苏大渠的龙口工程首段,长约6公里,是由林则徐捐资且承修的。这条渠因此也被称为“林公渠”。

“林公渠”今貌(资料图片)

86岁的赖洪波,被当地人称为“伊犁的活历史”,是著名的伊犁地方史研究专家。与此同时,他还有着另一个让屏山君十分钦佩的身份——*研究林则徐第一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赖洪波就开始研究林则徐在*的历史事迹。他激动地告诉来自林则徐家乡的屏山君:“林公渠是雕刻在伊犁大地上的丰碑!”

年春夏,伊犁遭受旱灾。伊犁将*布彦泰发动垦荒,林则徐积极参与。为了边疆的屯垦事业,忧国忧民的林则徐经过深思熟虑,向布彦泰提出兴修水利,并亲自捐资认修水利工程中最为艰巨的龙口工程。4个月后,一条长2公里多、宽三丈有余的大水渠筑成了,造福当地人民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老百姓们感念其功德,称这条大渠为“林公渠”,世世代代传颂至今。

*伊犁林则徐纪念馆林公像

“林公爱国、爱民,林公渠为老百姓带来幸福。”赖洪波说。

在*的三年里,无论是兴修水利,还是南疆勘地,林则徐都深入屯地、访问百姓、体察民情,与各族人民结为好友,深爱这片热土,盛赞*人民“如此好百姓!”

说起吐鲁番,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首先想到的是西游记中火焰山的故事,理所当然认为是一个炎热干旱之地?那么问题来了,今天的吐鲁番为什么会是瓜果飘香之地呢?

当地老百姓骄傲地告诉屏山君,这是因为吐鲁番有着许多也被称为“林公井”的坎儿井。

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葡萄镇的坎儿井竖井景观。石榴云/*日报记者蔡增乐摄

吐尔逊娜依·胡吉艾合买提是吐鲁番坎儿井乐园的一名博物馆讲解员。她的父亲是一名挖坎儿井的工匠,女儿现在也是坎儿井博物馆的一名小讲解员。虽然是维吾尔族,可吐尔逊娜依对林则徐日记中的相关段落却背诵如流。

吐尔逊娜依告诉我们,林则徐在认真完成清丈田亩的任务之外,还根据各地实际,兴修水利设施,倡修坎儿井。

坎儿井是各族人民根据地理特点所挖掘修建的一种农田水利设施,把天山雪水融化所形成的浅层地下水,不用任何动力、巧妙的利用地形坡度和水的重力引出地面,并且成功地避免了强烈的蒸发。

坎儿井结构示意图(图源网络)

林则徐在深入考察坎儿井的建造情况后,认为它对于通水、灌溉农田都大有好处,积极帮助当地老百姓改造原有的坎儿井,并推广这一经济实惠的水利设施。在林则徐的倡导下,*吐鲁番、哈密等地开峻了一批新型坎儿井,使自古以干旱闻名的的火洲赤地逐渐变成了沃壤绿洲。后来,老百姓把林则徐改进推广的坎儿井称为“林公井”,世世代代传诵林公的恩惠。

吐尔逊娜依在坎儿井鸟瞰图前讲解。

“挖坎儿井都是自发的,共同挖、共同用,造福子孙。”吐尔逊娜依说,“我们要讲好坎儿井这个民族团结的故事。”

荷亭唱晚,是福州西湖古八景之一,位于西湖公园内则徐园的门口。则徐园共包括了桂斋、禁烟亭、荷亭唱晚等景点。

“胜迹犹存艳说荷花五品,名斋宛在欣看桂树双株。”当年林则徐种下的五品荷和桂树今天仍娉婷葱茏,花树婆娑中记取一段他治理西湖的故事。

年,时任江宁布*使的林则徐因守孝回到福州。当他得知西湖部分面积被侵占,影响了周边的农田灌溉,就毅然站了出来,与地方开明官绅一起协力重浚西湖。

福州市西湖公园管理处副主任廖昌福告诉屏山君:“在修浚西湖过程中,林则徐充分听取百姓意见,采用了‘疏’的先进理念。这对他后来在*兴修水利的思想有着重要影响。”

这次主题采访,屏山君还与*昌吉的媒体小伙伴们一起来到福州马尾的昭忠祠,一路寻访林公足迹。

年1月3日,65岁的林则徐在告病还乡途中,与左宗棠相会于湘江之畔,与这位后辈倾盖如故、彻夜长谈,史称“湘江夜话”。其实,在此之前,左宗棠就已深受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被任命为闽浙总督后,左宗棠于年奏请说服清*府开办船*,由此创办福建船*。之后,左宗棠又远赴*,经略西北。

这位曾与林则徐在湘江小船上彻夜长谈的年轻人,传承他的爱国襟怀,从东南到西北,书写了一段经略边防的新历史。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人生代代,薪火相传。

按照中央安排,福建从年开始对口支援*昌吉回族自治州,省委省*府始终将其作为一项重大*治任务,抓紧抓实。23年来,福建分批选派各类干部人才多人进疆工作;财*安排援疆资金51.52亿元,实施援疆项目个;为昌吉州引进产业项目多个,到位资金多亿元。闽昌两地供需对接、优势互补、长效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搭起了“海丝+陆丝”万里同心桥。

福州西湖荷亭唱晚的风,轻拂过天山上的云。

今天,当屏山君来到天山脚下,在寓意“昌盛吉祥”的昌吉州,倾听年前林公造福*的历史回响,福建援疆干部们的话语不由在心中激荡——

“援疆虽然离家万里,但我们在精神上有林公这么一位家乡人!”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屏山君工作室

作者:林蔚

1
查看完整版本: 180年前的福建援疆干部第一人,为什